皋兰山绿意盎然□资料照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兰州市南北两山属黄河中上游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干旱贫瘠,有“皋兰山(南山)上一棵,白塔山(北山)七棵树”之说。为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我市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吹起了向荒山要绿的号角,坚持不懈,持续播绿数十载,南北两山如今变得苍翠葱茏、草木茂然,如今,兰州市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加速两山生态提档升级,将两山打造成城市生态屏障。
人为原因两山生态破坏加剧
据史载,汉唐时我市生态环境优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在明代,兰州城区周围尤其是南部诸山,森林植被还是比较好的。据记载,皋兰山“天晴万树排高浪、日落双桥枕碧澜”;华林山则是“泉水杂乱松声响、日色遥连树色稠”,在清代早期,我市南部华林山、水磨沟、抱龙山等地方依旧树木茂密。
然而,受毁林开荒、战争摧残、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原本生态脆弱的两山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乃至成为沟壑纵橫,水土流失加剧、沙尘暴肆虐、旱情频发,泥石流和滑坡严重。
新中国成立之初,民间有“皋兰山(南山)上一棵,白塔山(北山)七棵树”之说,由此可见我市两山的荒凉。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市组织干部群众背冰、背水上山植树播绿。1983年,300多家在兰省市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掀起了南北两山造林绿化高潮。2000年至2002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了总投资达6.6亿元、建设任务为33万亩的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2003年以来,我市开始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等工程化造林,相继完成了11万亩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程、三北四期工程。
四步走两山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副指挥任智斌说,两山生态建设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背冰上山植树造林开始到1982年底,期间保存造林面积600余公顷、存活各类林木100多万株。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1999年底,甘肃省委、省政府在总结过去绿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全省绿化看兰州、兰州绿化看南北两山”的号召,省、市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承包荒山绿化,迅速掀起了绿化南北两山的高潮,先后有370多家单位参加了荒山承包绿化,使南北两山造林面积达到9300多公顷,成活各类树木3000多万株。第三阶段从1999年至2002年。我市通过积极申报国家立项,启动实施了总投资66亿元的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完成了22000公顷造林绿化任务。第四阶段从2009年开始,南北两山通过进一步加大管护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使两山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介绍,经过持续绿化建设,我市南北两山林地积少成多,已形成了完善的人工生态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管理管护体系。一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人工生态体系。目前,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58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23万亩上水工程造林区具备了较高的郁闭度;35万亩干旱造林区激活了原生植被;两山绿地纳入城市绿地近4000公顷,两山林区已成为城市周边的生态屏障。二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建成电力提灌工程139处,上水管理站、泵站389座,调蓄水池751座,铺设各类管道3818公里,总调蓄容量为62万立方米;建成护林防火检查站、瞭望台、气象站41个,林区道路6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三是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以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和绿色消费文化为主的两山生态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目前南北两山已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每年休闲、健身、旅游的人数已超过300万人次。四是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管理管护体系。两山形成了“三级管理,以场(站)为基”的管理管护体系,即:实行市、县(区)两级指挥部、林业管理站和承包单位三级管理,常年约有3000人从事两山林地管护工作。
加大上水工程让林木喝得好、长得旺
8月29日,记者来到兰临高速东侧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语放在山梁之上,山梁下,各种植物生长旺盛,焕发出勃勃生机。
七里河区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绿化科科长何存成说,这里一共有3300亩,存活率在95%以上。记者看到,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甲子坪建设了30亩的育苗基地,这里有樟子松、白皮松、紫叶梨、银杏等十余个品种。何存成说,这里培养的树苗会逐步转栽在山上的绿化区域。
王家坪管理站护林员吴成洋说,自从这里开始绿化后,他和其他村民一起,一大早就背树苗、上山挖窝子,四五年下来,在3000多亩的荒坡上种上了树。
据何存成介绍,目前七里河造林面积达10万多亩,存活2千多万株,两山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美化、市容市貌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记者在南绕城西山岭隧道处看到,西侧山上郁郁葱葱,据市两山绿化指挥部绿化处处长张绪龙说,这里是黄峪乡西山岭区域,靠北侧树长得高些的是去年种植的,有300亩,今年向南又种植了200亩,明年则继续向南延伸300亩,总体下来800亩。“只要把水浇灌好,管护好,这里的林子生长没有多大问题。”采访时市两山绿化指挥部鲁云这样说。他说,今年他们赶在植树前,历时两个月,把47万的上水工程用在这片林子上。“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这些搬到新家的树苗,先美美地喝上一顿黄河水。”鲁云笑着说。
记者随后又来到皋兰县,爬上水秦路附近一座山头,记者看到,崭新的管道在柠条丛中时隐时现,从山底直通山顶。张绪龙介绍说,这里是水秦路面山部分,山上大部分是以前干旱时期栽种的柠条,柠条则是我市在干旱地区主要的栽种品种。秋季,他们准备栽些山毛桃、侧柏等本土树种,使这片区域的植被能得到提升。据鲁云介绍,今年历时3个月新铺设了近5万米上水管道,对新栽的树苗可采用软管浇灌,等树木生长稳定后,再用喷灌。远远望去,记者看到对面山上绿意盎然,皋兰县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部长魏盛邦说:“今年水多,树的颜色很正,比去年好。”他介绍说,皋兰县今年共提升了6块区域,共计1848亩绿地。
两山生态系统服务总值达到每年50亿元
对我市而言,植树两山,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为了保护这来水不易的绿化成果,我市加强南北两山58万亩林地的抚育管护,确保两山林木保存率“上水”造林区达到80%以上,“三水”造林区达到75%以上。实施中幼林森林抚育7.5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完成南北两山43.3万亩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各年度的建设任务,组织实施兰州新区环城山地生态景观项目建设造林面积1.26万亩。同时,加强维修改造,确保正常运行管理。两山灌溉总面积23.4万亩。年平均灌溉总水量2400万立方米,亩均年灌溉水量100立方米。
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目前南北两山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999年的4.6亿元增加到现在的50亿元左右,年涵养水源3997.46万立方米,年固碳量75.22万吨,年释氧量73.51万吨,年滞尘量75.20万吨,年固土量27.65万吨,南北两山对于我市防治水土流失、防治大气污染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区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全国仅有的8个“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