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甘肃兰州“00后”女孩李婕在父亲李海明的景泰蓝掐丝珐琅壁画传习馆内创作。图为李婕用医用注射器将金属丝镶嵌在画上。
镊子、剪刀、医用注射器……兰州“00后”姑娘李婕经常待在父亲李海明的景泰蓝掐丝珐琅壁画传习馆内,用这些工具制作“十二生肖”“美女图”等画品。18岁的李婕立志将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像父亲一样做一名“守艺人”。
近日,记者走访该传习馆时,李婕正伏在案前,手在画上“游丝”,神情专注。她将金属丝捋直,用剪刀裁下,而后用镊子、医用注射器将丝镶嵌在纸上……从小耳濡目染,加之不舍昼夜地练习了一年多,这些步骤李婕早已熟谙于心。
图为甘肃民间画家李海明与女儿李婕在传习馆内埋头创作。
“我非常喜欢掐丝画,高中毕业后还要去学花丝镶嵌,继续传承发扬这门手艺。”李婕对这一古老工艺十分痴迷,她经常“泡”在传习馆,且一待就是8、9个小时。“我喜欢,所以不觉得枯燥。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把这门手艺学好”。
现在李婕已学会了掐丝,以后父亲还会教她上色,教她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这对绘画功底十分扎实的她不算难事。提起父亲,李婕说他时而严格,时而和蔼。“尤其在画作方面,父亲非常严格”。
李婕的父亲李海明经历了第一个工作室倒闭,全国游走学艺、卖房成立传习馆……数十载的磨练让他在创作上追求精益求精,不允许有丝毫差错。
李海明是甘肃民间画师,自幼在伯伯的影响下接触掐丝珐琅画。后来伯伯离世,李海明通过自己钻研琢磨,并向前辈虚心请教,最终独立创作出许多为人称道的画作。
现年56岁的李海明体型微胖,蓄着山羊胡,脑后扎着小辫。采访当日,李海明着白色短袖正坐在凳子上在为一幅莫高窟藻井壁画的掐丝珐琅画上色。
掐丝珐琅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品,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主要由金丝及蓝晶石釉料制作而成。全程10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其中最重要的有3道:白描、掐丝、着色,分别被誉为掐丝珐琅画的灵魂、骨骼及血肉。
“干这个活,要细心、耐心。”李海明说,金属丝按粗细程度分有0.75毫米、0.5毫米、0.3毫米、0.15毫米几种规格,不及巴掌大的一块掐丝珐琅画需耗费两天时间,完成一幅作品要耗时一两年。这也是很多学生一时兴起慕名拜师学艺,但最终坚持不下去的原因。
图为李海明在为画作上色。
近5年来,李海明每天在传习馆工作近10个小时,创作出百余幅掐丝珐琅画精品,如敦煌系列掐丝画《千手千眼观音》《说法图》等,都极具艺术收藏价值。创作之余,李海明先后培养出百余名徒弟,遍布中国各地。“学生们有了谋生手段,掐丝工艺也得以传承,我感到很欣慰”。
据李海明介绍,掐丝珐琅画能制作的题材众多,他现已探索出山水、花鸟、唐卡等一些高难度作品,而且还创新得到排丝、堆丝、拧丝等7种工艺,用于画作中人物的头发、松树等,使其看上去更逼真,更具层次感。下一步,他还要制作一些大幅画作,题材涉及《八十七神仙卷》《涅磐图》《清明上河图》等经典之作。
现在,得知女儿有承袭父业的意向后,李海明“手把手”教学,并严格要求。李婕毕业后,他还会请一位专业的老师,教女儿花丝镶嵌工艺。“我们父女携手将这门古老手艺传承,并发扬光大。要成为手艺人,更要成为‘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