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非遗”陈列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华静 时间/2018-10-09 09:26:33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民俗街

马保子牛肉面

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那么,如何直观而生动地看到原汁原味的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为此,记者来到了位于兰州市金城关文化风情区的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该馆陈展面积达2800多平方米。采用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等数字化现代手段,集展示、陈列、收藏、研究、保护为一体,是了解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窗口和平台。

微缩四合院景观充满暖暖的“兰州味道”

在序厅和展示厅,馆内采用微型浓缩景观模型、实物展示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兰州一批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如兰州太平鼓、黄河水车、兰州鼓子、永登高高跷、微缩古建模型兰州四合院、兰州刻葫芦等。馆内三楼设置了古金城民俗一条街,真实地再现了明清时期古金城茶马互市兴盛一时的商业景象,街头摊贩、民间工匠、茶楼酒肆、皮货杂铺等都包容其中。

记者看到一个微缩的兰州四合院景观,做工非常精细考究。讲解员田瑜告诉记者,四合院曾经是兰州历史上主流的特色民居,在中国南、北两大古建筑流派中,兰州的四合院形式大体与北方常见的四合院接近。那么兰州四合院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有什么特点。田瑜说:“兰州四合院的独特之处在于房屋正面整体采用木装修,提高了房屋的稳定性和观赏性。后墙、山墙采用土坯或青砖砌成,保证了房屋的牢固与保温需要。此外,兰州四合院还有两个特点,一是窗比门大。正门两侧各有一架‘虎张口’木格窗户,上半扇窗户可以向上开启通风散热,宽度通常要比门大。窗户上的木格图案丰富,有棋盘格,有槟榔格,有步步锦、九莲灯,还有一种叫‘富贵不断头’,从木格任何一点向前延伸,都能经过千曲百折最后回到原处,看了真让人感慨那时候木工手艺的精湛。二是炕比地大。不论堂屋厢房,一般都有一个满间炕,到冬天烧热了,一家人围坐在炕上,暖意融融,足以抵抗严冬的侵袭。遥想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炕上喝着罐罐茶,唱着兰州鼓子,充满了暖暖的‘兰州味道’。目前市区已经几乎找不到兰州四合院的踪迹,西固区河口镇、榆中县青城镇、金崖镇尚有较为集中的四合院遗存,也是残缺不全,亟待维修保护。”

精美河州砖雕展现独特艺术风格

随着一声声捶打铁器的声音,记者看到了几个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模型匠人正在打造保安腰刀。“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工匠传统的手工艺品,据说迄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它既可作为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具,又是独具特色、可供玩赏的装饰品。因此,长期以来受到西北地区藏、蒙、保安等各族人民的喜爱。”讲解员告诉记者,保安腰刀制作精巧,刀身用优质钢锻打而成,再淬火,并打磨锋利,光可鉴人。刀把用牛角、红铜、黄铜、铝片叠压,再经锉磨成型,看来层纹交错,犹如堆金叠银,奇巧美观。刀鞘内部为木质,外用黄铜或红铜包裹,铜壳上再饰以龙、兽或花草图案,名目有“一条龙”、“一枝梅”等,式样各异,玲珑剔透。鞘上配环,可穿绳悬挂于腰间。腰刀带鞘全长一般为5至7寸,也有更长或更短的,多为一鞘一刀;亦有一鞘二刀,称为“双刀”,更为别致。保安腰刀的花色品种,现在达30多种,如“什样锦”、“宝剑头”、“铜扁鞘”、“细罗”、“双罗”等,式样繁多,争奇夺巧。

在民俗文化街上还有制作精美的河州砖雕,其历史源远流长,源于北宋,明代趋于成熟,到清末基本完善。河州砖雕把中国古代山水花鸟画的艺术传统与临夏地区优美的自然风貌、当地人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据介绍,河州砖雕在技法上以精巧细腻见长,以圆雕半圆雕突出主题,以浮雕相衬,运用各种刀法并吸收中国画的“皴”法技巧。砖雕工艺多以青砖为料,有捏活,刻活之分。田瑜告诉记者:“捏活是先把粘土和成泥巴,用手和模具捏制成龙、凤、狮及各种花卉、鸟虫等图案,然后入窑焙烧成砖。刻活是在青砖上用刀刻制成各种浮雕图案。成型的砖雕作品主要用于清真寺、拱北及民用建筑影壁、照壁、门楼等作为装饰。”近代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更加完美。在临夏市的一些建筑物上,丰富多彩的砖雕几乎到处可见,而红园和坐落在市区八坊东南面的东公馆是河州砖雕艺术保存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高手的佳作,显示了河州砖雕艺术的独特风采和精湛技艺。

非遗文化“活”起来是陈列馆一大特色

记者发现,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是兰州“非遗”陈列馆的一大特色,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活态”展示让前来参观的观众,尤其是老年的观众回想起很多兰州的历史记忆。这里荟萃了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有兰州太平鼓的粗犷雄浑;永登高高跷的惊险刺激;兰州鼓子的古韵悠扬;黄河大水车的水激轮转……在这里无法一一为大家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亲自来这里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为了保护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让参观者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还建立了兰州鼓子基地、刻葫芦传习所、泥人传习所、剪纸传习所等。该馆以强烈的地域性特征见证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和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深厚底蕴和非凡魅力,使观众在充分享受全新视觉盛宴的同时,起到了对民族文化认同和区域文化传承的作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