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探索莫高窟,领略“敦煌遗书、壁画”不一样的艺术风采!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8-10-17 10:54:5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过去的敦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如同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兵马俑那样神秘。敦煌啊!敦煌!“丝路之名”扬四海,世人皆知!“千年文化”尘土下,无人知晓!直到这一天,一位叫王圆箓的道士云游至此,才打开了这座尘封千年的文化大门。

过去的敦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如同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兵马俑那样神秘。敦煌啊!敦煌!“丝路之名”扬四海,世人皆知!“千年文化”尘土下,无人知晓!直到这一天,一位叫王圆箓的道士云游至此,才打开了这座尘封千年的文化大门。从此,“敦煌莫高窟”这个名字被世界所瞩目。

探索莫高窟,领略“敦煌遗书、壁画”不一样的艺术风采!

一、发现藏经洞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1900年之前,由于连年战乱,莫高窟人烟罕至,只有一些粗通汉语的喇嘛居住,莫高窟也早已被黄沙尘封。1900年王圆箓道长至此,因自己是道家,就想按照道教的方式重修莫高窟,恢复它往日的景象,于是他就雇人开始清理窟内的积沙,工人在清理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

二、敦煌遗书不一样的书法艺术

莫高窟“敦煌遗书”共计4万余件,部分早已流失海外,部分在中国,也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里。书法风格上的特点,北魏时期略有隶书笔意,隋、唐、宋为楷书或行草书。而这些书法几乎都没有作者姓名,后人称这些作者为“经生”。虽然他们不是什么有名的书法家,但是他们的字一点也不逊色当时的书法家,更不是今天书法从业者所能超越的。当时“经生”主要是代人抄经、写信为主。在书法风格上,唐代时中原流行书风也被带到了敦煌,下图这件信札及其接近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和《兰惹帖》。不单欧体,钟绍京、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的书法风格,也被传到了当时的敦煌。如果说当时中原书法是士大夫,华丽高雅,能出入庙堂。那么,敦煌书法就是基层读书人,淳朴实用,更能让寻常百姓接受。

三、敦煌壁画的艺术美

莫高窟“敦煌壁画”面积约45000平方米,规模之大,堪称人间第一!美轮美奂,可赞天下一绝!有佛画像、侍女画像等等。由于那些年被人为的损坏,加之长时间自然的侵蚀,有些壁画已经是伤痕累累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都是经过专业人员修复后的。在石壁上作画,要画的精美,还能保存到现在,实在是让人叹服,不由得让我为古人的智慧点赞。敦煌壁画到底美在哪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我对壁画的理解。

1.美在材质。我们要知道,那个年代没有化工颜料,更不像现在到处都有卖书画颜料的,那时的颜料几乎全是彩色矿石,人工研成粉状后才能使用。而这种材质颜料也一直被书画家青睐,沿用至今;

2.美在构思。任何一张敦煌壁画都是生动的,同一幅画里面的人物姿态、表情都是不同的,这是画工们巧妙的构思,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

3.美在形象。走在任何一张壁画前,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无论是佛画像还是侍女图,都非常符合人们心里对这些人物的描绘,佛像就应该是这样端庄的,侍女就应该是这样婀娜的;

4.美在自然精细。石壁作画,一些精细的线条和色彩的变化,有些在纸上都不一定能表现出来,然而却在石壁上体现了。我们看侍女身上的彩色衣带,色彩变化和谐,线条极具立体感,每条衣带都有不同的角度,叠加一起却又那么自然,好像真的一样。

时过境迁,昔日丝绸之路的旧貌已不复存在,莫高窟历经千年兴衰也变了模样。然而,那一卷卷泛黄的敦煌遗书,依旧告诉我们它当时是那样的繁华!那一张张精美的壁画,还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文明的华夏!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