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演进与传播的影响”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王征 时间/2018-10-24 10:15:2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10月13日,由天水市博物馆发起,联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演进与传播的影响”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召开。

10月13日,由天水市博物馆发起,联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省陇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演进与传播的影响”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召开。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杰,天水市政协副主席苏定武出席开幕式。来自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陕西历史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等省内外多家文博单位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甘肃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留下了灿若群星的历史遗迹。作为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站,天水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镇,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早期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彰显了天水深厚的文化底蕴。

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1篇,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中,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考古新发现和新认识、丝绸之路上宗教的传播与发展、丝绸之路相关文献解读等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宏观研究方面,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李正宇认为,后世误以为霍去病率军夺占河西,河西为匈奴浑邪王所献纳,汉朝和平接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樊志民认为,“丝绸之路”上农牧业科技文化的纬度同质性交流,具有风土适应性强、技术改造简捷、文化接纳度高的显著特点;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教授赵丛苍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繁荣、衰落都伴随有强烈的军事因素,而与繁荣畅通密切相关的则是维护边疆安全;天水师范学院教授雍际春认为,丝绸之路对新航路开辟前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与方向产生了影响。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献研究方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刘文锁认为,“琉璃”和“玻璃”两个译词,代表了古代西域玻璃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教授刘全波《西域历史的书写史:〈史记〉〈汉书〉所载西域诸国“同俗”问题探析》认为,造成“同俗”关系的原因在于,该国与同俗源流国家具有地理位置上的相关性,或同一民族分散到各地,也会形成非地缘联系的“同俗”国家。还有学者从音乐、舞蹈和服饰角度探讨丝绸之路对唐代文化发展的影响,从班彪《北征赋》复原长安至高平丝绸之路,从地缘结构探讨丝绸之路东段南道兴衰及其线路变化,介绍敦煌莫高窟北大像的营建和外貌变迁过程等。

在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方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危介绍了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的水下遗存情况,指出对其研究是有关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一环;西汉上邽(天水)人赵充国是对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一代名将,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汪受宽教授考证署名冯奉世西汉永光二年撰述的《赵壮侯墓表》是清初或其前好事者伪撰;中央民族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肖小勇分析了新疆希腊化文物的特点与来源,指出希腊化文物在新疆的发现与丝绸之路开辟有关,不能简单归因于商业贸易,也有人员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有助于了解汉晋王朝对西域统辖与经营的思想和政策;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教授王乃昂认为,烽燧、古城遗址是保护交通路线和水源的,可作为复原根据,唐玉门关地望以甘肃瓜州六工古城最为合理。

在西北地区历史和文化交流研究方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介绍了大地湾文化的分期,对探讨中华文明起源有重要学术价值;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光华对大地湾文化的发展阶段及伏羲文化进行阐述;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斗城认为,在中华民族“滚雪球”形成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的是羌戎与东北古代民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国科认为,在甘肃早期冶金发展中,马家窑—马场—西城驿—四坝人群是冶金技术的最先和主要掌握者;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介绍了唐代名相韩休墓壁画《乐舞图》舞蹈形式的胡乐胡舞元素,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独立整幅山水画韩休墓山水图的“风水说”等。还有学者就马家窑文化彩陶白彩陶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性质及其加工工具,秦墓铜带状饰的性质,3-4世纪初北方佛教,敦煌、麦积山的佛教艺术,秦州(天水)的文献与历史等诸多问题进行探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