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镇原书画家景维新:文化应有传统的筋骨和血脉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超 时间/2018-11-29 10:09:3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景维新青年时期即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历炼一番之后,他沉心静气,重又回归于书画园地,勤耕不辍,终于开辟出一片天地。他的书法,力求入乎法度,而出于气势,其行草源于“二王”,并汲取米元章之神韵。

君子风

①诚信

②大吉图

③菊花秀美.

竹韵图    

景维新

1938年9月生,甘肃镇原人,大学学历,号三野小吏,自署静心斋主。曾执教专科美术多年,之后从政,曾在静宁、华亭、庄浪县及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指挥部任职。1994年调甘肃画院担任领导职务并从事书画创作。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国际交流展,并被国内外文博单位收藏或刻碑展出。1995年12月,应美国国际文化基金会邀请、经文化部批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任副团长参加中韩书法交流。

景维新《草书千字文》、《醉翁亭记长卷》等作品已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景维新青年时期即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历炼一番之后,他沉心静气,重又回归于书画园地,勤耕不辍,终于开辟出一片天地。他的书法,力求入乎法度,而出于气势,其行草源于“二王”,并汲取米元章之神韵。在临习和博览古今名人书作中,既学其流丽俊逸的姿致,又重视古拙凝重的气象,把临习与创作结合,特别注重作大作品。他的绘画,借助于书法,临习古今名作而又不为之局限,画面布白注重“冗繁削尽留劲健”,以求表现对象的内在气质。

“对于绘画,我青年时期怀有多种理想,后来在重拾画笔之后,主要专注于竹子的研习。”景维新对古今以竹为题材的作品纵横观览,取舍融汇;同时又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勤加揣摩。他告诉记者:“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风晴雨露,竹在各种季节或气候条件下的生长态势,我必须要细细地观察,只有精心看才能用手中的画笔加以生动表现。”

任何时候,只要见到竹子景维新的思维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转换频道,溢于言表的快乐充盈在了心里,这生动地彰显出他内心对竹子的偏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在兰州能成为“景致”的竹子并不多见,只有在极少数照顾的十分周到的园林才见踪迹。

“特别是一种野生的小山竹,在干旱的土地上,顽强生长,枝叶繁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是引起我的关注。”可以说,景维新在竹中注入了新的情思和寓意。观他画竹,激情舒发中不乏稳健,从他的绘画语言中,能感觉到浑然沉静的意味,却难品到火燥浅薄的气息。他说:“只要发现踪迹,我都会细细观察其线条和形态,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竹子画起来难度可不小。画竹一定要心静,正所谓清风鸟语唱幽竹。”

“在专精与广博的选择上,我最终舍弃了后者,于是乎便把早年积累的宽泛的画法,皆一一加之于竹,终于让自己笔下的墨竹有了个性化的表述。”他说:“对于如今人们在作品中看到的表现手法,其实在之前都做过无数次多元化的试验。最终,在摸索和体会中决定,还是落实到简约的表现手法上来。”

“在经过千百次筛汰的画面上,不仅仅是一枝一叶都有着情感的直陈,而且枝叶都应有传统的筋骨和血脉,但这种传统又是经过实践丰富了的传统,这样回环往复,不断锤炼加工,笔下的语言表述才有了丰富的内涵。”景维新向记者说道。

“画家画到竹子的时候都会觉得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我有一个特点,越是难得东西就越想去下些功夫。”他说:“竹子给我的感染太深了,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不仅时时长青,还不怕风霜严寒。另外,大家都知道竹子是一节节攀升,寓意着拼搏和奋斗,对人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

景维新认为,画竹之妙在于墨色掌握的浓淡搭配。浓墨的竿叶为近,淡墨的竿叶为远;浓墨的竹节为刚,淡墨的竹筒为柔,显透明,出光影。特别是那些运笔中出现的飞白,更显示出光的闪亮。

“这种浓淡的搭配,可以巧妙的展现出一片气韵流畅的深远,和一种深奥神秘的涌动。”他说。

景维新在绘画上追寻的虚静沉寂之致在书法上有着同样的表现,他近年创作的作品多流露出旷达释然的心境,在这种心态下,他的书法更强化了自我意识。

“平日里我也临帖,但不是任由他人的语言模式毫无节制地涌到自己笔下,而是有所选择有所约束。我不求个人面貌的剧变,而是采用一种渐悟的方式,希望能够一步一步地走出自己的形神和风采。”他说。

在甘肃画院退休后,他主推成立了甘肃当代书画院,就坐落在白塔山后山的一座院子里。小院雕梁画栋、颇有雅韵,书画家们平时就在这里小聚交流心得。景维新不仅画竹,公鸡、菊花等也是他的爱好,特别是菊花一入了秋他就一定是要画的。

“画菊与画竹有相通之处,菊花花瓣繁复,一旦写意描绘容易显得杂乱,美感就会受到影响。”景维新告诉记者:“所以,菊花既要画的有序,还要画乱,两者皆要兼顾。因为,太整齐了不像,太乱了也不像。”

景维新给画院立了三条规矩,每年出一本书,办一场上规格的画展,出一本挂历,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展出后作品原物奉还。

“也有累的时候,夫人把容易得罪人的埋怨放在心里,她知道我心大担当的很多,只是不愿挂在嘴上。”景维新感慨地说:“我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提高甘肃书画界的知名度。平日里我也多半都在画室里休息,就是为了爬起来就能提笔作画。”

几十年来,景维新一直在反思和执着中琢磨着自己的书画艺术,同时也在不断的进步。

记者了解到,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曾为景维新出版了《景维新草书千字文》,装帧典雅,赏心悦目。我国著名书画大师尹瘦石先生为之亲笔题签,尤使本书大为增色,但凡读了这本千字文书的人都会感到耳目为之一新。

整体观之,千字文书体成熟,独具风格,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张弛自如。通篇千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龙飞凤舞,奔放苍劲,富有韵味;仔细品之,字字精笔,力透纸背,或灵秀俊美,或雍容典雅。或飘逸潇洒,或雄浑古朴,各有千秋,配置协调,耐人寻味,充分显示了书家的深厚功力。

千字文是梁代周兴嗣拓取王羲之遗书的不同字一千个,编为四言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易识易记,朗朗上口,因其常用字大半已具,自创制以来即被历代作为蒙学课本而广为流传。学书者亦多从千字文习起,因之书法名家多有千字书传世。

而从这一本千字书中,可以看出景维新的治学严谨和厚积薄发,其在墨海生涯中长期探索的踪迹展露无疑。数十年间,他身入草书世界,广为搜集、悉心揣摩历代名家千字书帖的奥秘,溯本探源,博采诸家之长,融汇章草、今草、狂草各体、各家之精髓,谙熟于心,勤临于池,随意挥洒,不离法度,且自成佳构。景维新的千字书,表现了书家的艺术追求,标志着书家的艺术水准,能够给人以艺术美的独特享受,是甘肃书坛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