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酒泉市赤金峡水利风景区:水利搭台 文化唱戏 多元化发展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王亚虎 刘晓燕 时间/2018-12-14 15:54:0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甘肃酒泉市赤金峡水利风景区是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花海灌区管理处开发建设的集群众亲水、乐水、知水于一体的国家水利风景区。

甘肃酒泉市赤金峡水利风景区是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花海灌区管理处开发建设的集群众亲水、乐水、知水于一体的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深入挖掘以赤金峡为代表的疏勒河流域水利文化内涵,推广宣传水利文化建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水利搭台、文化唱戏,促进水利多元化发展的路子,有力提高了水利单位的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传承水利文化,创建精神家园。2002年年初,花海灌区管理处抓住把大中型水库建成旅游胜地以及大力发展旅游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机遇,依托行业优势,充分利用赤金峡水库环境特色,多方筹资修建了赤金峡风景区。多年来,全处近百名干部职工自己动手,从平田整地到植树绿化,从河道清淤到垃圾整治处理,景区的花草树木和水面覆盖率达到了95%,树种130余种,花卉树木32万株,使风景区真正成为大漠戈壁中的“植物园”和“天然氧吧”。景区借助引进项目先后建成水上漂流、水库摩托艇、快艇、空中滑索、溶洞探险、网红桥等一批体验式旅游项目,让西部干旱区的群众通过与水近距离接触,感受水带给人们生活的愉悦。2004年6月,赤金峡风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13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打造绿色生态,提升景区品位。为创建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型灌区,赤金峡景区始终把绿化美化工作作为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灌区在荒凉的基层所站驻地周边栽植了杨树、沙枣、桃、梨等树种,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戈壁明珠”;引进油松、银杏、云杉、梧桐等几十个名贵树种,栽植各类风景树木20余万株,培育各类苗木花卉近8万株,以采石换土、滴灌管灌等方式,将景区绿化面积扩大到90%以上,把景区建成了名副其实的“西部植物园”。景区还采取职工划片包干和专人管护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环境治理及林木花卉等日常管护,定期开展修剪、除虫、防病等义务劳动,提升了景区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景区先后被甘肃省玉门市、酒泉市命名为“生态建设示范点”。

弘扬水利文化,传承水利文明。作为在疏勒河流域这片沃土培育和成长起来的新兴旅游文化产业,赤金峡景区的建设和发展,铭刻着疏勒河水利文化的深深烙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疏勒河管理局的单位标志,更是疏勒河水利人的灵魂所在。景区连续多年成功举办沙浴节、嬉水节等民俗文化活动,以及疏勒河水文化节、五届玉门市赤金峡漂流文化节,多次承办酒泉市“旅游日”“助残日”等大型文化活动,并参加省内外开展的各类旅游宣传推介活动,通过媒体录制并播放景区旅游宣传片,打造了“西北第一漂”旅游文化名片。近年来,景区管理单位先后荣获“甘肃省青年文明号”“甘肃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酒泉市文明单位标兵”“甘肃省文明单位”等荣誉,通过书籍《金峡神韵》、歌曲《大美赤金峡》,让赤金峡走进了广大群众的视野,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社会各界人士对赤金峡品牌文化有了强烈的认同感。

景区依托水库工程景观、自然风景及历史文化,致力打造智慧景区,全力建设多功能、高品质的旅游服务综合体。下一步,赤金峡风景区将继续深入挖掘自身潜力,提升文化品位,以“一切为了游客,为了游客一切”为服务理念,提供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努力转型实现智慧景化建设,将景区打造成“最美家乡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