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40年来甘肃电影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银军 刘坛 文军 吕戈 时间/2018-12-18 09:27:5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电影是艺术作品,也是文化产品,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多元的、复杂的,但总体来说是美妙美好的、向上向善的。

《金城档案》剧照

《云中的郎木寺》剧照

《锁麟囊》剧照

《甘南情歌》剧照

 

电影是艺术作品,也是文化产品,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多元的、复杂的,但总体来说是美妙美好的、向上向善的。因其如此,通过中国电影展现文化自信,具有独特优势,也具有广阔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沉寂、发展、提速、突破的曲折历程,而今,其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均得到重视和认可。2017年,中国电影国产片达970部,共有1万多家影院、5万多块银幕,票房总额559.11亿元,观影人次16.23亿,网络售票占比达到了82%;同年,《电影产业促进法》颁布实施。那么,40年来,甘肃电影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呢?

2018年,甘肃电影呈上了这样一份成绩单:电影《丢羊》为我省捧回了第三座中国电影华表奖;创纪录地达到年生产成片20部;城市影院达166家,银幕759块,座椅81493个;截至11月底,全省票房4.89亿元,观影1511.6万人次。

1 电影创作初心不改

植根甘肃土壤 讴歌甘肃精神

以抒写人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关照人间百态为主旨的现实主义创作,一直占据着甘肃电影创作的主流,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甘肃电影人用自己的脚步和镜头,丈量着百姓生活的变迁,记录着内心的喜怒哀乐。从《康家大院的新媳妇》(2000年)里克服困难、赢得全家理解信任带领乡亲致富的新媳妇春花,电影《甘泉》(2003年)里关注漳县缺水问题的积极作为,《蝶舞青山》(2006年)里带动百姓致富的农村新女性林永蝶,到关注农村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心理健康的电影《我和妈妈》(2014年)、《风筝与风》(2014年)、《陇上的梦》(2015年),以及“丢”系列电影《丢羊》(2016年)里寻找丢失的羊被干部作风问题困扰却坚持找回公理的羊倌张永宏,《丢心》(2017年)里迷惑于金钱但最终找回自己良知的小锁匠,《丢人》(2018年)里义无反顾万里追凶的老警察,还有《雪葬》(2017年)里克服重重困境办企业却身陷权利、美色、金钱困境的企业家赵天佑,《天水来的姑娘》(2018年)里去北京打工敢拼敢干的天水姑娘宋小葵,这些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诞生于此,他们的事业、人生植根于这片土地。还有《太平使命》(2001年)、《凤凰沟的春天》(2011年)、《红盾先锋》(2014年)、《柴生芳》(2015年)、《黄天厚土》(2016年)、《面向群众》(2017年)等影片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入手,集中体现了改革路上遇见的困难和阻力,塑造了一批敢为人先、以人民利益为己任的好干部形象。在这些影片里不仅能看到我省城乡建设新貌、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更能看到“九曲不回”的黄河精神在甘肃人身上的集中体现。

挖掘历史文化 讲述西部传奇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以古言之,甘肃拥有璀璨的始祖文化、黄河文化、敦煌文化、丝路文化;从今观之,甘肃承载着辉煌的红色文化,蕴藏着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这也造就了我省电影创作的三条脉络,一类是讲述革命斗争光辉历史的红色电影,一类是讴歌民族融合与团结的民族题材电影,一类是讲述西部历史故事和西部传奇的类型电影。

从1996年兰州电影制片厂生产电影《红流》开始,红色题材电影始终是甘肃电影的鲜明特色。《陇上英烈张一悟》(2001年)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第一个党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张一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进行革命活动的动人故事;《血色宣言》(2013年)讲述了《共产党宣言》传播到甘肃和中共甘肃特支建立的故事;《血样年华》(2016年)讲述了共产党员王孝锡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英雄事迹;《大会师》(2016年)以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为题材,再现红军艰难北上,胜利会师的光辉历程;《金城档案》(2017年)讲述了甘肃第一个女共产党员秦仪贞的革命事迹;纪录电影《重生》(2018年)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百年画卷浓缩荟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获得重生的不朽精神。

在民族题材的创作上,《拉卜楞人家》(2010年)、《云中的郎木寺》(2013年)、《佐瑞姑娘》(2013年)、《迭部恋歌》(2013年)、《甘南情歌》(2014年)、《风马的天空》(2018年)等影片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甘南等地的巨大变化,展现了迭部、碌曲、夏河等藏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描绘了藏族人民淳朴、幽默、开朗的性格以及歌舞、唐卡等优秀民间艺术,更体现出民族和谐的时代旋律。同时,全省的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也全面推进,从2010年起,已累计完成521部电影的民族语译制。

在西部历史传奇的创作上,《月圆凉州》(2003年)以历史事件“凉州会盟”为题材,展现了十三世纪多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蓝蝴蝶》(2003年)、《金色曼陀罗》(2013年)兼具西部、寻宝等商业元素;《失踪的女神》(2005年)、《敦煌不了情》(2017年)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想象,突出莫高窟人类历史文化和艺术宝库的重要地位。

创作个性鲜明 类型日益多元

2011年以来,随着电影产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甘肃电影的创作类型也逐渐多样化。戏曲电影接连赢得荣誉,教育、少儿、公益、反腐题材均有作品诞生,古装、爱情、动作、体育、悬疑、惊悚等商业题材影片也不断涌现,带有独特个人风格的导演电影也开始崭露头角。

《锁麟囊》(2011年)、《周仁回府》(2013年)、《赵氏孤儿》(2016年)等戏曲电影扎根我省秦腔和陇剧文化,以戏曲桥段的影视再现为手法,有效推进了传统文化的影视传播,受到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欢迎。《悍匪围城》(2016年)、《浴血护镖》(2017年)、《草莽春秋》(2018年)、《连环杀局》(2018年)等动作类型片,融汇西部、古装等元素,以快意、酣畅的观影体验在央视电影频道找到了受众和出口。《咱们分手吧》(2015年)、《岛囧》(2016年)、《爱在零纬度》(2018年)等爱情、喜剧电影专攻院线、网络平台。《狐疑》(2014年)、《血伞凶灵》(2016年)、《艳阳高照》(2016年)、《奇幻小说》(2016年)、《荒野加油站》(2016年)等影片以悬疑、惊悚为特点,在网络平台均有较好表现。《我是城管》(2017年)、《梧桐树》(2018年)、《踢球吧孩子》(2018年)等纪录电影选取省内热点新闻事件、百姓生活、儿童成长等素材,长时间跟拍,用真实的力量打动观众。《河对岸是山》(2016年)、《疲城》(2017年)等电影尝试用不同艺术手法,挖掘人物内心景致,探索命运、人性、救赎等严肃话题,在海外电影节均有不俗表现。

发展动力强劲 创作成果丰硕

经过40年的激励激发、引领引导发展,甘肃电影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旺盛的创造力,创作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仅2018年,我省制作机构在省级主管部门申请备案谋求拍摄的电影就有80多部,拿到备案回执可以投拍的有37部。

40年中,甘肃电影获得的各种奖项不胜枚举,主要代表有:《柽柳》获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科教电影奖,《甘南情歌》入选中宣部第13届“五个一工程”、第14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奖,《锁麟囊》获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电影奖,《耳蜗》获第15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奖,《金城档案》获第16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奖,《丢羊》获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奖,《雪葬》《疲城》《河对岸是山》入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丢心》获威尼斯电影节“聚焦中国”最佳影片奖,《天水来的姑娘》《大会师》《黄天厚土》《凤凰沟的春天》《智谋销烟》《灵魂的博弈》等多部影片均在央视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电影剧本《甘南的陌生人》《正西风烈》《云上春城》获得中国夏衍电影剧本奖。

2 电影产业乘势而起

打破固有格局 政策全面助力

40年来,电影政策经历了开放、推动、规范、法制化的历史进程,政策的变化生动记录和推动着甘肃电影的发展轨迹。

1980年,文化部确定省立电影厂的生产计划由省级制定,可以拍摄故事片。1983年,“甘肃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恢复原名“兰州电影制片厂”。1993年,我省贯彻执行广电部《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994年,贯彻执行广电部电影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2004年,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等重要文件,鼓励各类文化企业、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并在财政、税收、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支持。2017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施行,电影主管部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取消了摄制电影许可证、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鼓励创作拍摄,营造了公平公开的产业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自2013年起,我省立足甘肃电影发展现状,制定了《甘肃省影视剧品牌建设规划纲要(2014—2016年)》,明确了“甘肃题材、西部元素、中国立场、世界表达”的创作方针,配套出台了《影视剧品牌建设实施方案》《西部类型影视剧本工程实施方案》《甘肃省特约影视剧作者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推动手段,全面助推我省影视剧创作生产工作。2014年,我省出台了《甘肃省影视精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对优秀作品、先进生产单位重点扶持奖励,对规范经营的影院进行奖励补贴。2018年,我省制定了《影视精品“以奖代补”办法(试行)》《甘肃省精品剧目、影视精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极大地激励了全省电影创作和发行放映。

市场功能激活 企业主体确立

得益于改革开放成果和文化体制改革红利,2002年,电影院线制改革拉开序幕,资本助推市场的动力势不可挡,社会对电影产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电影创作生产和发行放映等市场主体不断扩大。

就电影创作生产企业而言,2000年以前,我省电影作品的创作生产主体主要是以兰州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国有影视制作机构,相应从业人员多在体制内。2002年,全省仅有不到5家影视公司注册成立;而今,全省已有300多家影视制作公司成立。从2014年起,年均生产2部电影的公司2家,年均创作生产1部电影的公司3家,每2年创作生产1部电影的公司6家左右,民营影视公司占创作团队的80%以上。

就发行放映企业而言,2004年,全省首家商业影院东方红电影院建成,加入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到2018年,全省共有166家影院、759块银幕、20条院线公司。从2004年到2018年间,全省银幕数以年均45.22%的速度递增,特别是2015年国家主导县级市(县城)影院全覆盖工程,1年内在全省86个县(区)至少补贴新建了一家影院,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牢了硬件基础。2012年到2015年,我省电影市场连续保持45%以上的年票房增速,观影人次、放映场次也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全省电影总票房4.91亿元,观影人次1578.34万,创历史新高。2018年3月,全省有64家影院加入全国“人民院线”,为优秀国产主旋律影片和创新影片的放映提供了政策性支持,有效巩固了文化主阵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观影需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就电影文化惠民而言,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原则,实现农村每个行政村每月放一场电影,确保农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甘肃飞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于2008年组建成立,实现了全省农村电影一条院线、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一个品牌的服务体系,创出了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飞天模式”。目前,全省共有892个农村流动电影放映队活跃在陇原大地,覆盖全省15946个行政村、388个农林马场等,年放映公益电影19.6万余场。

需求日益多元 产业不断细分

随着市场的壮大和细分,全省电影产业链不断健全,电影周边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影视节展、影视基地、信息平台都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作为全省唯一一个由国家电影局批复举办的影视节展,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印度、印尼等国家进行影视交流,促进了我省影视资源、影视内容、影视团队的对外合作。同时,影视基地建设也加速推进,目前全省共有约30家影视基地,有多部国内著名影片在省内影视基地取景拍摄,推动了旅游、文创等衍生产业迅速发展。在数据信息平台方面,“电影界”网站开通了甘肃频道,我省电影主管部门总结整合了全省影视制作机构、发展成果、编剧导演、影视基地、评论专家、发行公司、播映渠道、影视节展、影视译介、政策法规等十几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整合了资源,凝聚了力量。

3 面向未来转型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影事业产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行政审批手续日益便捷,中国在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路上不断迈进,甘肃电影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目前,我们对甘肃电影的基本判断是:经过40年的发展,甘肃电影事业产业稳步前进,打牢了基础、培育了土壤,但整体上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新时代电影人要有新作为,肩负的职责更重、要求更高。所以,甘肃电影创作应通过引导,在原有基础上求突破、攀高峰。

下一步,甘肃电影从管理角度讲,要着眼于抓“三个一批”:培育一批领军人才,打造一批核心团队,孵化一批潜力项目,使之成为甘肃电影攀高峰的中坚力量。

要继续做好常规工作,通过孵化、征集、规划,最大程度地激励引导创作者挖深挖透、用好用活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从中挖掘出具有西部风格、甘肃特色并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好题材,使之成为甘肃电影内容生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要建立甘肃电影大数据平台,整合全省影视基地和外景地拍摄资源,搭建创作者、制片方、投资方的对接平台,实现全省影视剧本等内容资源、外景拍摄资源、器材人工资源数据电子化、网络化。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加速推动全省电影基地产业升级,带动旅游、餐饮、娱乐等影视关联产业,让全省乃至全国影视制作机构足不出户,实现甘肃电影内容、景观、服务的一站通,实现智慧互联,智慧共享。

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修订完善甘肃省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引导激励全省影视企业创作生产出更多体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符合宣传思想工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电影作品,谱写甘肃电影新篇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