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黄土“生金”、民俗变现:黄土塬上的小村之变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8-12-21 10:30:28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寒冬时节,甘肃东部庆阳市的黄土塬上朔风凛冽。庆城县的药王洞村却是一片热火朝天。街上的香包、刺绣、剪纸等手工艺品小店里人来客往,沿路的耱、车轮、石磨和土窑洞,都是游客喜欢的去处。

寒冬时节,甘肃东部庆阳市的黄土塬上朔风凛冽。庆城县的药王洞村却是一片热火朝天。街上的香包、刺绣、剪纸等手工艺品小店里人来客往,沿路的耱、车轮、石磨和土窑洞,都是游客喜欢的去处。

几年前还在四处打工的王飞飞,去年在街上开了一家特色面馆,吃上了“旅游饭”,最高一天能有四千多元的收入。村庄之变令他高兴,这个黄土塬上的小村如今已成为民俗小镇。

庆阳市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的黄土塬面。深厚的黄土层使当地人长期以农业为生,但这里生态脆弱,山扛不了风,地保不住水。过去一刮风,纵横的沟峁中、光秃秃的山梁上风沙漫布。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常常“广种薄收难温饱”。

今天,现代化的城镇建设让这个黄土高坡上的小村不再黄土飞扬,带来了绿色转机。

药王洞村原先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这几年经历了大蜕变。409户群众搬进了新的安置小区,农村公路都已硬化。夜色来临时,华灯初上,一条条街道变成了皓光闪耀的银河,整个药王洞村仿佛一座“冰雪王国”,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

“我们这个药王洞村的名字,可有大来历。”王飞飞骄傲地对游客说,相传唐朝药王孙思邈曾在此祭拜岐伯,当地中医养生文化浓厚,自古就有医学传承。

最近几年,庆阳打造“岐黄中医药养生名城”,建成了中医药文化生态园和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研发了一批养生保健旅游产品,使古老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成为旅游新热点。

药王洞村也是其中的一个养生小镇。记者步入景区内的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但见游客或拍照、或详读、或咨询,导游则向游客传授着中医历史和医食保健等常识,解说声中洋溢着对千年古城的自豪。

在养生小镇的民俗风情广场,本地游客刘湾湾一边咬着荞面搅团,一边在一家特色工艺品小店门前驻足。

刘湾湾说,庆阳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都是很受欢迎的民俗产品,并称为“庆阳五绝”。但人们长期擅长农耕,经济并不发达,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通常也只是家里的爱好,而不能变成赚钱的买卖。

“而在这里,许多原本习以为常的传统手工艺品寻找到了现代价值,不仅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为游客带来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她说。

这些年,庆阳市政府立足多彩多姿的黄土民俗文化,积极建办香包、刺绣、剪纸等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和销售企业,实施“旅游后备厢”工程,推动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向旅游商品转化,不仅延长了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链,也带动了千家万户参与到旅游商品的生产,实现就业增收。

庆城县莲池开发区主任谢鹏飞告诉记者,今年国庆前,景区就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带动就业200多人。

药王洞村只是甘肃省打造的特色小镇中的一个。如今这个黄土高坡上的小村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首位产业,通过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黄土”变成了“黄金”,生活在陇东黄土高原的人们也正从饱暖过日子走向精致生活。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