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甘肃张掖市山丹县政府和中国中化集团共同举办的山丹县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推介会在北京市凯晨世贸中心启动。此次推介会主题为“走进甘肃山丹,品尝土特产品,感受西北文化”,时间为1月7日至11日。
推介会启动仪式由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于泽娟主持。中国中化聚缘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宝建和山丹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陆思东分别致辞。副县长宋永福和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据了解,山丹县19家企业的100余种农特产品走进北京市场,集中展示各类绿色优质农产品。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山丹知名度、扩大了农特产品外销规模,为该县创造了对外交流合作机遇,加大了对山丹县优势资源项目的宣传推介,不断开拓了该县果蔬、牛羊肉、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在北京的销售市场。
为期五天的推介会开展了山丹县优势资源推介、农特产品暨旅游文化产品展示展销、参会企业和采购单位开展经贸洽谈等活动。山丹全县的10户重点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2户特色果品生产加工企业、2户畜产品加工企业、3户重点文化旅游企业等19家企业参加推介。
山丹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连山与青海省为邻,北依龙首山与内蒙古相连,素有“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称。全县辖6镇2乡,总面积5402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山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在焉支山下谒见西域27国使臣,并召开了“万国博览会”,这也是“世博会”的雏形,因此可以说山丹就是世博会的发源地。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焉支山下两败匈奴,并建立了规模空前世界最大皇家马场--山丹军马场。山丹还有与敦煌莫高窟同期凿建、拥有全国最大室内泥胎贴金坐佛的--山丹大佛寺;有国内保存最完整、蜿蜒并行100多公里、被誉为“中国露天长城博物馆”的汉明长城。同时,山丹还是路易•艾黎先生的“第二故乡”。1944年至1953年,新西兰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先生在山丹发展工合运动,创办培黎学校,并把他毕生收藏的近4000件珍贵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山丹,为山丹县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
杨宝建表示,中化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央联的指导下,率先扛起消费扶贫大旗,去年成功举办辽宁阜新市、内蒙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产销对接,消费扶贫活动,在央企中探索出一条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销售的扶贫之路。中化集团与甘肃省山丹县联手举办农特产品展销推介会,就是在以往的成功基础上,扩大消费扶贫的覆盖面,将更多更好的贫困地区产品引入央企的员工餐桌和家庭,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的进京销售,直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同时,此次推介活动,不仅有农产品,还有富于西北特色的文化产品,更为我们送来了精神食粮,让我们近距离了解西北文化。
陆思东在致辞中表示,举办这次特色农产品展示推介会,集中展示山丹县各类绿色优质农产品,详细介绍特色与功效,与各界朋友一起品鉴交流,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山丹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加强产销联系,对促进山丹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展销推介,把山丹最好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展示给社会各界,进一步加深对山丹的印象,尤其是在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人才培养、技术设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市场开拓方面给予广泛指导和大力支持,倾心助力山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资料显示,除了独特的区位优势、优美的自然风光之外,山丹还是河西走廊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的重要产区。山丹位于祁连山北麓,处于国际公认的北纬38度最优农产品生产区间,海拔在1550米至4440米之间,全年日照时数2800多小时,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区类差异显明,且土壤富硒,是马铃薯、中药材、油菜籽、高原夏菜以及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的优质产区。全县油菜籽种植30万亩,年产量4万吨以上,马铃薯种植17万亩,年产优质马铃薯40万吨。肉羊饲养量140多万只,羊肉产量近1万吨,山丹羊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香味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焉支玉”马铃薯、“丹马油脂”“碧原蜂蜜”“山丹四珍”“山丹羊羔肉”以及沙棘、枸杞、花卉等深加工特色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据介绍,山丹县还采取品牌化发展方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提高山丹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逐步培育出了高原龙、耀汗子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县共打造培育出23户农字号龙头企业,“山丹羊肉”已成功注册全国地理证明商标。全县累计认证有机食品2个、有机转化期农产品2个、绿色农产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个、产品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3个。“三品一标”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山丹耀汗子营养黑小米获得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五环冠名授权,祁店村被确定为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爱福公司获得“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量和质的突破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