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文旅产业成甘肃首位产业 乡村旅游扶贫显成效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南如卓玛 时间/2019-01-18 09:52:5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卫中17日表示,2018年该省文化和旅游吸纳就业76万人,带动13万人实现脱贫。2019年将力争通过文化旅游扶贫实现15万贫困人口脱贫,就业人数要达到87万。

    图为2018年9月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处乡村美景。(资料图) 徐雪 摄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卫中17日表示,2018年该省文化和旅游吸纳就业76万人,带动13万人实现脱贫。2019年将力争通过文化旅游扶贫实现15万贫困人口脱贫,就业人数要达到87万。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占比要达到全省GDP的8%。

当日,2019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主任)会议在兰州举行。会议还传达学习了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甘肃省委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服饰。(资料图) 魏建军 摄

文旅产业成甘肃首位产业 乡村旅游扶贫显成效

会议披露,2018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78.16亿元,增长8.9%。全省旅游接待人数达3.0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60亿元,分别增长26%、30%以上。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占比已达到全省GDP的7%,在十大生态产业中成为首位产业。

2018年,甘肃争取将全省1196个贫困村列入全国、全省文化旅游扶贫重点村计划,以上地区全年累计游客达8520万人次,占到总数的近1/4,综合收入165亿元。甘南州、临夏州等35个深度贫困县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画工艺。(资料图) 闫姣 摄

陈卫中说,2019年,将扶持“两州一县”(民族地区)45个村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农(牧)家乐806户,通过旅游带动2.6万贫困人口脱贫。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新建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乡村旅游吸引接纳能力和消费水平,对35个深度贫困县开展旅游扶贫重点培训。

推进“文物立法” 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

2018年,甘肃积极推动文物立法,《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甘肃省麦积山石窟保护条例》分别列为该省人大2019年审议项目和调研项目。向社会公布全省6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6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46项,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51项。

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资料图) 徐雪 摄

陈卫中说,敦煌研究院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此外,甘肃1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该省还加大非遗传承培训,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

陈卫中表示,2019年,要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加大文化遗产资源挖掘阐发力度,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并发挥旅游业的优势,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注入新动力。

图为甘肃旅游文创产品蛋雕。(资料图) 徐雪 摄

会议还披露,2019年甘肃要启动实施“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保护利用行动计划”,力争甘肃石窟、长城、长征线路及代表性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列入国家文化地标。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