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庆阳激发活力"兴文化":民众专享"文化大餐"

来源/ 动漫界 作者/ 侯志雄 高展 时间/2019-03-18 10:31:1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彰显着城市的精神特质。近年来,庆阳市采取“政府投资+项目运作”的方式,建成了庆阳市大剧院、庆州古城药王洞养生小镇、镇原北石窟驿景区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文化旅游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当地民众聚集在秦腔戏苑欣赏秦腔“自乐班”学员演出。 张永鑫 摄

[庆阳市宣传思想工作纪实之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彰显着城市的精神特质。近年来,庆阳市采取“政府投资+项目运作”的方式,建成了庆阳市大剧院、庆州古城药王洞养生小镇、镇原北石窟驿景区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文化旅游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道情·说唱《好日子》。

道情·说唱《好日子》。

“临近新年时,能在庆阳大剧院里欣赏到新年音乐会,舞台太漂亮了。”庆阳西峰市民刘琪对庆阳市2019新年音乐会仍然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以前在大城市看到新年音乐会演出,觉得很“高大上”,如今在西峰可以看到高水准的音乐会,感到很开心。

民族管弦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民族管弦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刘琪提到的阳大剧院是2015年全市重点文化项目之一,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整体建筑气魄宏伟,严整开朗,风格呈现汉唐风韵,造型宛如凤凰展翅,寓意庆阳经济腾飞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吉祥。

庆阳市2019新年音乐会。

庆阳市2019新年音乐会。

2019新年音乐会的主题是为庆阳大剧院这个文化工程落成庆典,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的一年为庆阳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一份精美的文化大餐。

庆阳市2019新年音乐会管弦乐合奏。

庆阳市2019新年音乐会管弦乐合奏。

为此,在音乐会选曲方面,编导组以庆阳本土名曲大调为主体,经典曲艺为支撑,歌剧西洋乐曲为补充,中西乐曲交相辉映,带给庆阳全市民众一场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

庆阳市大剧院。

庆阳市大剧院。

“药王洞养生小镇建成后,我们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环境美丽整洁了,村民不再那么懒散了,家家都忙着开农家乐、做生意……”在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谈起村子的变化,庆城镇药王洞村柴家塬组村民柴相楠滔滔不绝。

“这个项目依托药王洞村独特的自然风貌顺势而建,集地方传统小吃、传统生产工艺作坊、展览馆陈列展示、文化演艺活动等于一体,将陇东民俗文化一一呈现,让民俗文化看得见、听得到、能品尝、可体验、能传承。”药王洞养生小镇项目负责人王永鑫说。

庆州古城药王洞养生小镇夜景。高展 摄

庆州古城药王洞养生小镇夜景。高展 摄

近年来,庆阳市依托红色南梁、民俗庆阳、周祖圣地、岐黄故里“四大文化”品牌优势,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

自古就是文化荟萃之地的陇东,从《诗经•豳风•七月》到王符的《潜夫论》,从明朝文坛“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到“农民诗人”孙万福,陇东儿女吟唱生活、以文化人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歇过。

图为环县乡镇农民文艺汇演正在“百姓大舞台”进行,当地群众演员纷纷上台表演。 侯志雄 摄

图为环县乡镇农民文艺汇演正在“百姓大舞台”进行,当地群众演员纷纷上台表演。 侯志雄 摄

从2005年开始,庆阳市在教育系统启动了以“经典诵读”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校园环境,洗涤学生心灵,办有“根”的教育,育有“魂”的学生。

市民郭捷的儿子在庆阳市东方红小学上三年级,她对“经典诵读”活动有深刻的感触:“二年级开始,学校就要求孩子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经典诗词,当时孩子小,许多字、词都不理解,很多时候都需要我帮着读。”

起初,郭捷觉得麻烦,可是和孩子一起读了一段时间,她感觉自己也受益匪浅,很多过去没有注意或已经忘记的警句、诗词变得越来越熟悉。现在她已经不局限于学校的要求,还会主动买一些书和孩子一起读。

庆阳市不断挖掘自身文化潜质,激发活力“兴文化”,不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鼓励创拍了电视连续剧《陇原英雄传》、扶贫题材电影《风从塬上来》《向阳花又开》《倒水湾》和秦腔剧《月亮湾》等一批本土题材文艺作品。

策划实施全民阅读、“书香庆阳”建设,组织举办了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李梦阳文艺奖颁奖晚会、“回眸40年•奋进新时代”庆阳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诗文朗诵暨模范人物颁奖晚会、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文艺晚会、2019年新年音乐会、“三下乡”等系列活动。

位于甘肃庆阳市环县环江民俗文化风情线上,“秦腔戏苑、道情皮影广场、环县道情大家唱、百姓大舞台”等演出舞台上以当地居民为主的“演员”在表演。 张永鑫 摄

位于甘肃庆阳市环县环江民俗文化风情线上,“秦腔戏苑、道情皮影广场、环县道情大家唱、百姓大舞台”等演出舞台上以当地居民为主的“演员”在表演。 张永鑫 摄

各县区精心打造“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自乐班”“欢乐城乡”“广场文化月”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基本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演出、场场都精彩”。

3年前,环县居民韩桂兰走进环县“道情自乐班”跟着民间艺人学着唱道情,从此“乐在其中”。“刚开始学唱道情时,"转弯处"声调不好掌握,唱词押韵最难。”

曾经当过民办教师的韩桂兰学唱道情后受到启发,她以母亲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编了一折道情《开心老太婆》,述说着不同时代中当地民众生活的变化。第一次登台演出即受到当地民众好评,韩桂兰成为当地老年人唱道情的“红人”。

庆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闫晓峰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说,《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歌曲,就诞生于抗战时期的甘肃庆阳。“万丈高楼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这首经典歌曲的词作者就是环县农民诗人孙万福。

闫晓峰认为,庆阳当地为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演出内容“接地气”,群众热情高,参与度高,建立了非常好的机制。“让人感觉到了生机勃勃的传统文化,热气腾腾的时代气息。”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2018年送戏下乡、送文艺节目1110场,放映公益电影4696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庆阳全市71个城市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1261个行政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实现全覆盖。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