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红梅在《斩秦英》中扮演的银屏公主剧昭。 钟欣 摄
“10岁时,第一次看县剧团演出,便被深深吸引。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追随剧团。几年的摸爬滚打,主攻青衣、老旦。”近日,甘肃秦腔表演艺术家佟红梅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起源于三秦的秦腔戏曲,自古迄今盛而不衰于中国西北地区。因与陕甘人方言发音有关,秦腔唱腔多是深厚悲凉,足显西北人的厚重与粗犷。
佟红梅与学生合影。 钟欣 摄
秦腔在佟红梅的老家甘肃陇东地区更是深得当地民众喜爱。“家乡的人们对秦腔情有独钟,个个爱看戏,人人都能吼上两嗓子。”
14岁那年,佟红梅如愿考入甘肃省艺术学校学习,主攻青衣、老旦。199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进入甘肃省陇剧院工作。
从艺三十年,由于其扮相端庄娴雅、音质清脆彻亮、唱腔饱满、戏路不拘一格等优势,很快便崭露头角,在多部剧中担任了主要角色,成功刻画了一个个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女性形象,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如今,佟红梅已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
“艺无止境,成功后也不能安于现状。”佟红梅说,现如今,很多传统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重新认识、接受和喜爱。在此过程中,秦腔也应健康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业余时间,佟红梅爱好画梅。 高展 摄
2013年,佟红梅成立了自己的演出团队。目前,该团队已长年演出30余部本戏和50多出经典折子戏,每年演出300余场,并积极开展戏曲文化下乡慰问活动,接连不断为甘肃戏剧舞台奉献了“西北戏曲名家演出周”等形式多样、名家荟萃的各类大型戏曲文艺品牌。
佟红梅说:“今天很多年轻人离戏曲和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了,我们有必要做激活传统文化的事情。”
秦腔受众面老龄化的问题引发许多秦腔从业者和业内专家的思考和担忧。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秦腔、陇剧等戏曲艺术,佟红梅无偿带领16名学员学戏,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已有6名学员能够独立登台献艺。
佟红梅说:“甘肃戏曲文化积淀丰厚,及时抢救和传承这笔宝贵财富是我们的使命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