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嘉峪关 擘画“三农”新画卷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春燕 时间/2019-05-16 10:53:5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去年以来,嘉峪关市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部署,以“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和农村“三变”改革为着力点,紧盯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发力,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去年以来,嘉峪关市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部署,以“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和农村“三变”改革为着力点,紧盯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发力,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双促双增”精准帮扶 稳步推动乡村振兴

扶贫工作,直接关系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如果说扶贫脱贫是雪中送炭之举,那么,嘉峪关市“双促双增”、精准帮扶举措便是锦上添花了。

嘉峪关,工业旅游城市,城市大农村小,仅直辖三镇17村,农村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无一贫困村。2018年嘉峪关完成农业增加值3.98亿元,较上年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91元,较上年增长8.4%。针对此实际情况,嘉峪关市创新了“双促双增”精准帮扶的工作思路,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部门包村、干部职工精准对接机制,调整充实了全市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全市28名市级领导干部全部参与精准帮扶工作并任各村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统筹谋划指导所在村“双促双增”精准帮扶工作。从全市110个单位抽调113名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综合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的干部,成立了17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5746户“一户一策”建档立卡工作,占总农户数的94.6%,实现政策、措施、行动全覆盖。截至目前,驻村帮扶工作组共为各村谋划农业产业项目50余个,为相对困难户帮办实事710 件,涉及资金190余万元。

从2018年10月进入塔湾村驻村帮扶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瑒和帮扶队员们马不停蹄,走西家、进东家,摸实情、理思路,忙得不可开交。在文殊镇,塔湾村的经济基础还算不错。但李瑒和一班帮扶队员一点也没沾沾自喜。面对少数村民的等靠意识,李瑒和队员们天天上家里做思想工作,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面对项目审批慢、程序多的难题,李瑒和队员们有空就往市里跑;面对政策不懂、技术不会的难题,李瑒和队员们就帮助大家四处找专家、找技术人员……

在塔湾村的帮扶队员中,刘金生是搞文物工作的。在他的帮助下,村委会主任梅建国一有闲时间,就到各村收集“老古董”,摆到自家的老宅里去,名曰:“乡村记忆馆”。

“用‘乡村记忆馆+乡村旅游’的模式搞旅游,是经这几年的实践检验过的,挺不错的,每年天一热,再架上一个烧烤炉子,能吸引不少城里人到我这里休闲纳凉呢。”梅建国说。

特色农业休闲农业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在文殊镇团结村,林草局的帮扶人员闫宝林时常到附近各村子的大棚里转悠转悠 。他说,这两年,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嘉峪关市不少农村都有了本村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团结村也不例外。

在团结村,几十亩的观光采摘园今年就要实现良种改良了,可果树的嫁接单靠老果农的几十年经验不行,还必须得有懂园艺技术的专家作支撑。

为了让农户不在改良中受损,前些天,闫宝林还专门请来了园艺、病虫害方面的专家,为果农讲解技术和知识。他说,将来嫁接好的这些果树产出的果子可是要走向全国市场的呢 。

这几年,随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嘉峪关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戈壁资源优势,着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精细蔬菜、生态养殖、特色制种、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品牌+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推广示范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实施农业新技术10项。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299个,吸纳农民成员5100户,占总农户数的86.4%;国家级、省级示范社12家,农业龙头企业13家。大力引导发展日光温室,开工建设戈壁日光温室268座,建成108座。加快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田园综合体建设,镜铁区戈壁现代农业示范园、酒钢宏丰戈壁农业示范园、新城镇野麻湾戈壁农业产业园逐步壮大、初具规模。

同时,作为旅游城市的嘉峪关,其农村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嘉峪关在有效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依托关城旅游景区、方特欢乐世界、丝路文化博览园和农村田园风光,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峪泉镇文旅特色小镇、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文殊双泉农家山庄等项目建设,引导农民主动融入旅游产业,依靠旅游增收致富,全市农家乐和乡村民宿点达到120个。建成农业观光采摘园(基地)10个,生态休闲农家乐78个,从业人数近千人。依托酒钢公司、工业园区等,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引导和帮助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全市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达到8000人左右,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61%。通过采取综合增收致富措施,实现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全面改善农村环境 打造绿富美新农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曾经,农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为此,嘉峪关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研究确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饮用水提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处理、户用厕所改造等12个重点建设项目工程。

针对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开展以 “三清三拆三创建” 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创建美丽庭院、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累计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10个 。完善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建设,初步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保洁模式。开展村民庭院和生产道路改造工作,2018年完成后院整治1817户。推进“厕所革命”,建成农村公共卫生厕所15座。改变农村传统取暖方式,市财政每户补助1600元,完成改炕改暖1586户。

同时,嘉峪关农村不断加强软环境建设和基层建设,在农村社会治理上形成新风尚,深入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五星级文明户”和“乡贤”评选活动。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农村诚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三农”发展环境。

乡村的环境美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广场上村民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农家书屋有了农民享受知识的甘泉,各乡镇的农民腰鼓队、农民秧歌队、农民绘画协会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间的艺术氛围日渐浓厚……嘉峪关的农村正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田野正绿,家园正美。

如今的嘉峪关农村,农村面貌发生显著改观,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进步”的“三农”新时代,一幅生机勃发、生态秀美、生活富裕的文明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