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开幕式现场
2019年5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协办的“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览以时间为轴,以文化交流为线索, 共展出文物516件(套),总数量接近7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为322件(套),国家二级文物近百余件(套)。文物门类丰富,涵盖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金银器、木器、丝织物、纸制品等类。全面呈现了甘肃8000年之久的历史文化,是历年来甘肃省在国内举办的文物展览中文物数量最多、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一次展览,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全方位展示厚重多元、异彩纷呈的甘肃古代历史文化的一次大型文物展览。
展览现场
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秉持“不求所藏、但求所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与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举办文物精品展。此次展览是国博与地方文博机构共同举办地方精品文物系列展的又一成果。希望展览能使广大观众对甘肃地方历史文化的面貌特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甘肃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演进过程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对历史上甘肃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通道”“枢纽”作用有更加准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览现场
展览共分“文明序曲”“彩陶之冠”“青铜之路”“嬴秦摇篮”“千里走廊”“丝路交响”“共同家园”“佛陀之路”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文明序曲。本单元通过大地湾遗址出土早期旱作农作物粟、黍的炭化标本,精美又质朴的早期彩陶样式,原始粗犷的地画艺术以及陶片上神秘的记事符号等,向观众呈现距今约8000年至5000年的大地湾文化,揭示其在早期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作用与地位。
大地湾文化三期·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大地湾博物馆藏
本单元重点展品有来自大地湾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彩绘符号陶片、鱼纹彩陶盆等。
第二单元:彩陶之冠。本单元通过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沙井文化等阶段的彩陶,全面展示甘肃彩陶文化体系和完整的发展史。
马厂类型·变体神人纹彩陶罐,甘肃省博物馆藏
本单元重点展品有仰韶文化鲵鱼纹彩陶瓶、口唇纹葫芦形彩陶瓶;马家窑文化旋涡纹彩陶罐、旋涡锯齿纹彩陶鼓、变体神人纹彩陶罐;四坝文化人形彩陶罐、三角网格纹双大耳罐;沙井文化倒三角纹双耳圜底彩陶壶等。
第三单元:青铜之路。本单元从约5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出土的青铜刀开始,到甘肃境内最晚的青铜文化——沙井文化为止,全面呈现河陇早期青铜文化发展的面貌:河陇青铜文化受到中原青铜文化和欧亚草原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双重影响,这也决定了甘肃青铜文化的独特性,即既保有商周中原青铜器的基本特征,又融有域外青铜器文化的独特风貌。
西周·徙遽(仆)铜盉,甘肃省博物馆藏
本单元重点展品有马家窑文化青铜刀(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齐家文化环首铜短刀、素面青铜镜、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辛店文化人首形柄铜匕;四坝文化青铜钺、石权杖头等;沙井文化鸮首权杖头、竹节状铜针筒等;商代“父丁”青铜角、“父辛”青铜斝;西周兽面纹青铜鼎、“徙遽”青铜盉、镂空蛇纹鞘青铜短剑等。
第四单元:嬴秦摇篮。本单元讲述早期秦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戎之间密切交往,既和睦共处,又有碰撞竞争,加速了两大族群间的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西戎文化为早期秦文化注入了活力,也加速了早期秦文化趋向稳定与成熟。秦人力量不断壮大,威服百戎,锐意经营关中,虎视列国,逐鹿中原,最终实现了对华夏的统一。
西周·对夔纹筒形卣,甘肃省博物馆藏
本单元重点展品有秦公青铜簋、垂鳞纹秦公青铜鼎、蟠虺纹青铜盨、秦子青铜镈及人面形金饰、蓝釉陶杯等。
第五单元:千里走廊。本单元介绍汉武帝时期河西归汉后,汉廷对河西走廊的开发与经营,在移民屯垦实边的举措下,河西地区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逐渐形成“农牧并序”的发展格局。西晋“永嘉之乱”后随着大量中原民众的迁入,他们带来“二牛抬杠”、大型铁犁铧等先进农耕技术与工具,促进了河西走廊农业的发展。敦煌、嘉峪关、酒泉和张掖高台等地魏晋墓出土的壁画砖上描绘的牛耕图、播种图、扬场图等正是对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西汉·木轺车,甘肃省博物馆藏
魏晋·彩绘宰羊图壁画砖,高台县博物馆藏
本单元重点展品有汉代《仪礼》简、《建武三年侯粟君责寇恩事》简、彩绘漆木鸠杖、“白玛作”毛笔、彩绘木轺车、陶楼院等,魏晋二牛耕地图壁画砖、六簙图彩绘墓室砖、铜獬豸等。
第六单元:丝路交响。本单元通过大量文物,展示在漫长的汉唐甘肃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奇异多彩的东西方珍宝在这里交流互通,农耕与游牧文明从碰撞到交流互鉴,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友好交往,融合共生……不断演绎着一曲曲波澜壮阔、引人入胜的华彩乐章。
唐代·三彩胡人骑马俑,甘肃省博物馆藏
本单元重点展品有汉代悬泉置木简、过长罗候费用簿简、《康居王使者册》简、乌孙贵人传舍制度简、折垣国贡狮简、悬泉墨书纸等;唐代鎏金狩猎纹杏叶形铜牌饰、镶绿松石金壶、瑞兽凤鸟葡萄纹铜镜;汉晋时期丝织品团窠动物纹刺绣剑臂、“大汉乐”铭黄地蓝绿云纹织锦、织锦针黹盒;希腊文铅饼、波斯陴鲁斯王银币;雷台汉墓青铜车马阵;隋代贴金彩绘石伎乐俑;唐代陶骆驼与牵驼俑、庆城县唐游击将军穆泰墓出土胡人俑等,以及来自河西走廊各地的木质马、青铜马等。
第七单元:共同家园。河陇大地是古代众多民族迁徙流动与交往的重要舞台。从汉以前的塞种、月氏、乌孙、诸羌戎等,到汉武帝之后的羌、氐、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鹘),宋元时期的党项、蒙古等民族,他们都曾在这里迁徙、扎根、生息繁衍,在甘肃民族融合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单元通过大量文物遗存,讲述各民族在河陇大地上从逐鹿竞争到融合共生的往事。
本单元重点展品有汉代《塞上烽火品约册》简、新莽铜诏版、“大泉五十”钱范;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晋归义羌侯”金印;回鹘文木活字;吐蕃龙纹金饰皮带;西夏文《三才杂字》的残页、西夏白釉剔刻牡丹纹罐等。
第八单元:佛陀之路。佛教东传,自敦煌至秦州(今天水)沿途佛教石窟星罗棋布,形成了一条佛陀之路。著名者有河西敦煌莫高窟、榆林窟、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天梯山石窟;陇中炳灵寺石窟、庆阳北石窟寺;陇东麦积山石窟、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等。通过大量佛造像、经卷等文物,向观众介绍汉魏晋唐时期佛教东传过程中在甘肃地区形成的不同面貌。
北魏·彩绘影塑供养菩萨,甘肃省博物馆藏
本单元重点展品有西汉末东汉初悬泉浮屠简;麦积山石窟北魏佛造像、北魏楼阁式石造像塔、西魏影塑飞天、北周王令猥造像碑、北凉“高善穆”石造像塔;炳灵寺石窟唐代菩萨头像、石雕弟子像;敦煌莫高窟唐代双手托花胡跪菩萨影塑、开元十三年许愿绢幡等。
魏晋·仕女开箱图壁画砖,高台县博物馆藏
西晋·彩绘天马图砖,敦煌市博物馆藏
本展览的结构中历时性与空间性相互交织,尝试为观众勾勒出一幅历史悠久辉煌、文化异彩纷呈、多民族和谐聚居的甘肃古代历史图景;尝试以中华文明在甘肃的起源和汉唐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为主线,全方位呈现甘肃走廊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进程中,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与作用。
展览自5月16日起将持续至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