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民勤“劈沙成途”让风沙线变风景线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马爱彬 时间/2019-06-03 10:22:1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5月底,行进在甘肃武威市民勤县“沙漠旅游”廊道中的民众欣喜地看到,黏土、砾石、土工编织袋等防沙治沙新材料打成的网格状的沙障将流动、半流动的沙丘捆绑得服服帖帖。

图为民众行进在甘肃民勤官方打造的“沙漠旅游”廊道中。 崔琳 摄

5月底,行进在甘肃武威市民勤县“沙漠旅游”廊道中的民众欣喜地看到,黏土、砾石、土工编织袋等防沙治沙新材料打成的网格状的沙障将流动、半流动的沙丘捆绑得服服帖帖。眺望远处,延伸至天际间的穿沙公路,仿佛是一幅生态画卷中跃动的音符。

“沙漠旅游”廊道所在的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民勤北部交接汇合,形成了两座沙漠相接一县的奇异景观。

图为民众行进在甘肃民勤官方打造的“沙漠旅游”廊道中。 崔琳 摄

近年来,民勤县官方注重生态建设,依托当地丰富的沙漠、湿地、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茫茫腾格里沙漠间打造了集“旅游快道、野途服务、沙海观光”三位一体的“沙漠旅游”示范廊道,旨在传播人沙和谐共生理念,让当地成为沙漠旅游金牌目的地。

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金发万介绍说,“沙漠旅游”廊道结合廊道两侧沙漠特点,构建了防沙固沙体系,保留原始“豪情沙漠、气势非凡”的轮廓和线条感,设置人工景观,劈沙成途,形成“人工+自然”的生态协调空间。

图为民勤县“沙漠旅游”廊道。 崔琳 摄

金发万坦言,在打造该廊道过程中,民勤县官方采取南沙北林模式,廊道北部以生态恢复区为主、廊道南部以生态保护区为基,结合现状花海、沙丘沙海、沙漠草地,修建休憩点、服务站。同时,规划采用人工压沙稻草沙障方式,完成压沙2.4万亩,2019年春季采取人工点播黄蒿、沙拐枣等树(草)种,实施造林(种草)工程。

期间,民勤县官方还试验、示范“沙变土”、粘土沙障等技术措施,提升生态治理效果,提高治理区域林草覆盖度,做到治沙造林与沙漠旅游相结合。

图为民勤县“沙漠旅游”廊道。 崔琳 摄

经过打造,“沙漠旅游”廊道连接起当地石羊河大景区、苏武沙漠大景区,成为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纽带,也是民勤大景区发展的动脉所在,承担着大景区流量转接、能量承接、容量承载的作用。

民勤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赵新民认为,“沙漠旅游”廊道就像一条“金项链”,把民勤各大景区有效串联,形成以沙漠旅游、文化旅游、湿地旅游为极核,以沙水绿洲旅游环为纽带的旅游“金三角”,必将成为当地旅游发展新亮点。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