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性地解决了温饱问题,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18年年底,甘肃全省累计减贫581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11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6%。作为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70年来甘肃全省完成造林1.56亿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面积达到了3.15亿亩。
甘肃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问题一直突出。现阶段,75个贫困县中有36个实现脱贫摘帽,朝着全面小康目标大步迈进。甘肃省紧盯脱贫目标,做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和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同时,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此外,甘肃贫困地区还面临饮水问题,大约3.3万户贫困户,十几万人还要饮用窖水。目前甘肃省为每户加装了净水设施,确保饮水安全。该省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发放到户产业扶持资金等办法,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特色产业,覆盖式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构建增收产业体系。
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这也成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推动力。林铎表示,月牙泉、鸣沙山、张掖的丹霞地貌知名度很高,陇南康县的农村旅游搞得如火如荼,甘南州全域正在实施无垃圾旅游模式,当地尕秀已经非常有名了,旅游业将成为甘肃绿色发展的主打产业。
甘肃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又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是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等沙漠汇合南移的阻挡区。林铎提到,维护生态安全的任务是甘肃的底线性任务,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甘肃森林覆盖率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只有2.6%,现在已达到11.33%。据不完全统计,70年来甘肃全省完成造林1.56亿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面积达到了3.15亿亩。虽然同其他省份比差得很远,但这对甘肃而言十分难得。特别是河西的风沙口,种活一棵树、一棵草都非常不容易,要建成一片森林、一片草地需要付出几十年的努力。
今年3月,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了“时代楷模”的称号。这三代人用了38年的时间,在沙漠的边沿完成了治沙造林面积21.7万亩,管护风沙育林育草面积37.6万亩。林铎介绍,现在这个时间,很多人都奋战在沙漠里,压草、打格、种梭梭来固沙,同时嫁接一些肉苁蓉等经济作物,取得经济收益,大家干得很苦。“我们群众为了守住西部这个生态屏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