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金塔深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尹晓军 时间/2019-06-19 09:51:1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进入甘肃省金塔县古城小学校园,记者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在校门两边的落叶松下套种的洋葱区里,五年级(1)班班主任牛会娟正带着全班学生“例行劳动”,学生们你追我赶地比赛拔草,其乐融融。十几分钟,这片洋葱区的杂草就被学生一扫而光。

“同学们看仔细,洋葱旁边的杂草都要拔了,不然会影响洋葱的生长。”

“谁拔的草多,就奖励谁3个西红柿。”

……

进入甘肃省金塔县古城小学校园,记者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在校门两边的落叶松下套种的洋葱区里,五年级(1)班班主任牛会娟正带着全班学生“例行劳动”,学生们你追我赶地比赛拔草,其乐融融。十几分钟,这片洋葱区的杂草就被学生一扫而光。

古城小学位于金塔县城西北20公里处,是由原古城中学改建而成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占地面积约53亩,目前寄宿学生349人,其中留守儿童占80%以上。

在农村从教30多年的校长高占生说,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先辈们传下来的家具、农具逐渐流失,农村学生对这些物件逐渐陌生。同时,学校劳动教育也被弱化、淡化,学生们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差。

农耕文化必须要更好地传承下去。为此,古城小学专门腾出两间教室和校园一角作为“博物馆”,发动师生和家长搜集各种农具和农村物件,并配上使用方法、古诗楹联和农耕图画。有这些还不够,学校索性盖了3座温室大棚,建了3个养殖场,规划了4块果园……

围绕农耕文化,学校开发了校本教材,将农耕文化和实践体验融入教育教学,并依托基地资源,合理安排实践活动,采取班级轮流、地块到组等形式,学生参与管理,种养殖成果直接送到学校食堂。

“通过经常性农耕文化体验和实践锻炼,学生们拓展了知识,培养了兴趣,也保留了‘泥土’气息,爱上了家乡和劳动。”高占生说,目前,一座温室大棚每年出产蔬菜5000余斤,养猪存栏数保持在20头以上、鸡和鸽子保持在100只以上。师生们每天吃的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蔬菜,顿顿都有肉。

记者在金塔县蹲点走访发现,受古城小学启发,该县各学校纷纷依托实际条件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如鼎新小学围绕枸杞基地,开设乡土课程和社团课程,让学生了解、感受植物的生长;开设“职业体验”课,开展进食堂做花卷、进敬老院学护理、进菜市场采购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县城中小学则加强了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的频次,让学生在系统的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感知“农耕文化”。

金塔县教育局局长刘中英表示,自全县推进劳动教育以来,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动力十足,更加活泼了。更可喜的是,劳动教育对学校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优化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