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据悉,由于国家政策引导,加之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特色产业的发展,近两年来,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而且,由于市场不对称等原因,甘肃陇西几大药材市场不同程度存在药材滞销现象。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定西市是甘肃省最大的药材集散地,由于这里自古被称之为中药材"天然药仓",形成了首阳、文峰、渭源、岷县四大市场。作为中药材市场的核心区,陇西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干而不燥、凉而不阴,药材存放不生虫、不发霉、不变质,使定西成为国内主要的中药材集散地。陇西康美、江能集团、渭源九洲等现代仓储物流项目先后落户定西,促进了当地规范化、标准化贮藏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药仓"。截至目前,定西市累计建设3吨中药材烘干设施188座,建成了一批千吨以上中药材现代物流仓储企业,全市5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8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交易额16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50.18万亩,分别占全省种植面积的一半、全国的六分之一,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甘肃当归、黄芪、大黄、半夏、板蓝根等优势大宗中药材出口量优势凸显,但由于受市场等销售渠道多方影响,甘肃本土企业中药材出口量少之甚微,大部分中药材被沿海省份代理出口。
"道地药材品种变异、品质下降问题严重,市场上流通中的假冒伪劣药材屡禁不止,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保证药材的道地性与安全有效,是我们整个行业需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文峰一市场的一户经营户告诉记者,甘肃药材品种多,种植面积广位居全国前列,但走出去的中药企业不多,规模小,基本销售渠道都是在国内,市场供求有限。据企业反映,甘肃药食同源的大品种在东南亚需求量很大,尤其是黄芪、党参、当归、枸杞很受青睐。在沿海省份与东南亚中药材多部分用于"煲汤"祛湿,所以,广大消费者将中药材用于生活餐饮中。记者从台湾一商人口中获悉,台湾进口甘肃药材主要用于食补和药补。2018年台湾进口红枣居多,达到2300多吨,其次为黄芪1500余吨和当归1100多吨。
据台湾中华中药商业同业公会介绍,中药在台湾呈现衰退迹象,由于年轻一代的中药方经营者无法考取专业药师证照,台湾中药房文化面临停滞,中药房也将出现断层危机。台湾食用中药材大部分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保健、预防为主,并非是以治病为主,中草药用的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古方,药食同源相当成熟,为解决制约问题,传承中医药文化,台湾已将旅游观光、饮食文化融入中药材产业,形成不同产业同步发展的趋势。
记者走访甘肃最早经营中药材出口业务的甘肃美迩康进出口公司时,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甘肃有驰名中外的道地中药材,如纹党、岷归、白条党、甘草、大黄等在国内外虽享有盛名,但至今仍以出售原药材为主,中药材市场范围有限,加工技术处于原始状态,在中药材的主产区所能见到的加工业只是简单的手工作业,加工的终端产品也极为粗糙,包装简单,无标无识,中药材生产的后续产业断链,成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中短板。有企业介绍说,中亚地区也有甘草,今年市场价格下跌三分之一,他们建议,要打破行业界限,抵御市场风险,探索中药材药食同源的应用,开发煲汤辅料、滋补饮料,增加中药材滋补食用范围,实现中药企业和中药材产业与经销商的有机结合,将生产与制药统筹融合发展,改出售原料为出售品牌成药产品,延长中药材生产链,激活中药材产业经济链。地方应重视技术研发,实现高技术支撑下的中药产业现代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先进装备、先进技术,尽快与国际接轨,占领中药材和中医药世界高地,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