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美丽中国 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走进天祝藏族自治县,来自全国30多家媒体的40多名记者采访天祝自然与人文比肩迸发的文化旅游产业。记者们通过对乌鞘岭国际滑雪场、天祝独一无二的“草原珍珠”白牦牛家园、“粮食之母”藜麦产业园区等地采访,了解文化旅游产业培育的绿色发展新动能。
天祝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洁白无垠的雪山冰川,郁郁葱葱的苍茫林海,碧草如茵的广袤草原,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造就了景色瑰丽的天祝三峡、雄奇险峻的马牙雪山、鬼斧神工的本康丹霞、静谧秀美的冰沟山水。藏、土、蒙古等28个民族在这里融合发展,形成了华锐藏族民歌、华锐则柔、土族格萨尔说唱、土族安召、唐卡绘画等独特的文化符号,赋予这片土地神秘的色彩和独特的魅力。
今年,天祝县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首位产业,采取“九招”定点突破、多向发力,努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规划培育文化旅游牵引力。加快全域旅游规划及节点性详细规划编制进度,制定旅游业发展3年行动方案,规划好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时序。抢抓天梯山大景区建设机遇,整合挖掘周边乡镇旅游资源,借助平台优势,形成旅游环线。积极谋划推进乌鞘岭、天堂、松山古城、华藏四个大景区建设。紧盯中国高原藏乡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目标定位,通过3—5年的努力,逐步将县城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区域性旅游服务集散地。
文化挖掘文化旅游内涵力。聘请一批专兼职的学者专家作为顾问,培养选拔一批了解天祝历史、精通藏汉双语的优秀导游人才。加快天祝土族格萨尔说唱、华锐藏族民歌、土族安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重点文化旅游景区推出具有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选定一批藏土民俗文化村、游牧点打造成原汁原味的高标准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点。
品牌增强文化旅游软实力。在打造“青藏之眼·绿色天祝”旅游新形象新品牌上下足功夫,运用好“天祝原生”文旅农区域公共品牌,增强品牌影响力。以乡村旅游开发为突破口,精心打造“清凉大红沟·武威后花园”“雪域藏乡·避暑天堂”“雪域抓喜·河畔藏乡”等特色小镇旅游品牌,形成“县级总品牌+一乡一品牌”的品牌树。
产品提升文化旅游竞争力。天祝县对外延伸兰州—天祝—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丝绸古道旅游线路,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县内串联生态观光之旅、农事休闲之旅、运动体验之旅、体育竞技之旅等产品,以点串线,重点打造五条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基本框架。
商品扩张文化旅游驱动力。总结提炼“天祝八景”“天祝八俗”“天祝八珍”“天祝八艺”旅游形象品牌,增强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围绕天祝铜牦牛、藏族刺绣等历史文化资源,突出“优”“精”“特”,深度开发一批旅游商品。加大白牦牛肉、酸奶等特色产品线上线下推介力度,以“天祝原生”冠名多渠道推介销售,真正让游客来到天祝有说头、有看头、有吃头、有再来念头。
活动激活文化旅游内生力。准确把握天祝独特的人文、历史、区位、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面向社会征集总结提炼易于接受和传播、蕴含未来发展定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天祝精神”。打造“书香天祝”特色文化品牌,筹拍“河西走廊之四季天祝”纪录片,抓好“四个节气”特色文化活动,举办少数民族赛马会、“格桑花”艺术节等系列活动。
项目带动文化旅游推动力。扎实推进冰沟河景区、抓喜秀龙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完善主要景区及乡村旅游点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指导提升乡村民宿建设,保质保量完成6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人才饱满文化旅游创造力。加快引进一批文化旅游紧缺人才,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建设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职业教育。积极与省内高职院校实行“3+2”联合办学模式,逐步扩大职业人才培养规模。深入挖掘培养华锐民歌、华锐则柔、唐卡绘画等乡土人才。加强文化旅游创意策划、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新业态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导游大赛、服务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人才创造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智能夯实文化旅游持续力。天祝县积极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重点打造以广播、电视、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户外广告屏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会宣传资源为一体的新媒体矩阵,加快建立共享资源数据库,构建产业、产品、市场、服务、管理一体化智慧旅游体系。构建在线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网上自助游服务,让游客体验全方位、零距离的智慧化服务。以“天祝原生”文旅农区域公共品牌为有效载体,通过大景区、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建设等组合拳,多层次、立体式展示天祝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
“美丽中国 生态甘肃”2019全国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大型采访活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网信办指导,甘肃日报社、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甘肃新媒体集团、中共武威市委网信办、天祝县委县政府等协办,每日甘肃网、新甘肃客户端承办。来自新华网、河北新闻网、广西新闻网、香港每日电讯、中国兰州网、凤凰网等30多家媒体40多名记者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