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晚,由麦积区精心打造,以麦积区甘泉镇两棵宋代玉兰古树及“甘泉露”相关的神话故事为基础的大型秦腔古装剧《玉兰仙子》于在天水秦州大剧院首演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
6月30日,《玉兰仙子》研讨会在天水宾馆举行。省级院团专家学者,市级专家学者,主创主演人员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汇聚一堂,为《玉兰仙子》的打磨提升“把脉会诊”。 《玉兰仙子》编剧、中国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牛勃介绍了该剧创排过程。现将各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如下:
省剧协常务副主席刘秋菊代表省剧协衷心祝贺《玉兰仙子》首演成功,对舞台戏剧服装都表示了肯定。
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顾问王正强对《玉兰仙子》表示肯定,认为:神话剧想象空间更大,舞台舞美好看,服装设计很到位,人物形象丰满;好听:传统带有创新,配器很饱满;好记:有地方色彩的故事,人、神与自然和谐共处。意见:改善戏剧结构(一幕一故事完整性更强),线条颇显凌乱;反面形象用力过猛;故事更饱满丰富一些,戏剧冲突更明显一些。
国家一级导演,甘肃省陇剧团团长、陇剧院院长王亨首先祝贺麦积剧团有了保留价值的剧目。他建议:剧本不要过分渲染神仙技能,可以在开头引入讲解天水故事;加强故事的连贯性,线条故事更丰富些,增加审美性。
国家一级导演,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副团长、艺术总监李东桥:演出很成功,近乎完美,从演员舞台都很到位,有地域文化氛围,从剧本到导演,艺术呈现很丰满。建议:剧情厚度再增加,过渡太仓促,结尾未升华。
省剧协驻会副主席石小军:作为传统剧目,好看好听。反面人物的道德观、价值观还需商榷;仙子被捉时,故事不合理;仙子舍身跳崖,张力不够,结尾有待加强;完善剧本的逻辑性、连贯性,增加戏剧张力冲突。
著名表演艺术家陆淑琦:二度创作,在节奏上把握的很好。开头部分不够成熟;每场的收光可以再延长一点;火把可以再渲染一点。
天水文化学者、民俗学专家李子伟:整个剧情、配乐都很棒。剧情时代背景不清晰;角本有待加强;背景建议重新设计。
天水师院文传学院副教授丁念保:情节缓慢(主角的爱情),情戏进展慢;朱布仁私占甘泉理由不充分,水少得瘟疫也交代不清;布景有待改善;戏文再推敲。
天水师院文传学院副教授、博士郭富平:唱腔的歌剧化,剧目的小品化;找准艺术定位;完善故事情节,深化人物细节。
天水市文联副主席文军:演员、配乐,现代戏剧元素运用很好。故事情节、逻辑层次不是很连贯;舞台设计不够丰富;更加大胆的运用现代戏剧元素会更好。
天水市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辛轩:主题新颖,立意突出;观赏性强;巧妙加入地方文化。故事前期交代不清,主题递进不强;母亲阻挡的戏份太多,武晓轩的妹妹人物显得多余;明晰矛盾和主线,结尾太仓促。
天水师院文传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杨敏:玉兰跳崖后武晓轩的情绪再有张力成熟一点;台词的动作性、人物塑造性和情节推动性有待加强;结尾的矛盾处理有些平淡。
天水秦腔研究会会长郭永杰:演员的表现有些弱,多体现飘逸;唱腔的轻重有待改善。
天水秦腔研究会副会长、天水育生中学教师李三祥:气氛渲染,戏词双飞双玉堂部分再清晰一些;道具情节矛盾,再突出一点。
相信得到众专家学者的把脉会诊的《玉兰仙子》,再经过不断打磨提升,一定能走得更远,必将成为麦积区乃至天水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