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甘肃也是一块红色热土,丰厚的文物遗存展现了中华先民的伟大创造、见证了中外文化延续千年的互鉴交流,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红色篇章,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今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期间,穿越千里河西走廊,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感受中华文明包容开放之辉煌;登上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强调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之精神;亲赴高台红西路军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要求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总书记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和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高度,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指示,内容既涉及坚定文化自信、加强莫高窟保护及敦煌学研究、做好长城等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推动革命文物保护传承红色基因等大的方面,也包括做好世界遗产管理、文博机构队伍建设、文物科技工作等具体要求,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使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受教育、备受鼓舞,是我们做好文物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也是我们切实需要用情感悟、精心研读,科学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
从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认识做好文物工作的重大意义。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文化自信的丰沛源泉。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一以贯之的关心与重视,其根源就在于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文化基因,就在于文物工作在坚定文化自信、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厚植文化自信,就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完整交给后人;就要深入揭示文物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让更多的人在触摸历史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现实发展的战略定力。
从文明传承的角度增强做好文物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莫高窟是多种文化交流荟萃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的代表,嘉峪关关城为代表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红西路军烈士陵园和纪念馆是革命文物的代表,反映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自强不息和革故鼎新的三大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此次甘肃之行考察这三个文博单位,导向鲜明、立意深远。他一再强调,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挖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些要求明确指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弘扬的着力点,郑重赋予了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广大文物工作者以新的历史使命,强调了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激励着我们始终对历史文物心存敬畏,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强化依法管理、分类施策、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以更实的举措推动跨越发展再起航,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以科学开放的理念提高文物保护利用能力和水平。文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独特的自身规律。保护是基础,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技手段、加强科技攻关,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改善文物保存状况;研究是核心,要加大文物资源开放共享力度,加强文旅融合和学科交叉,吸引更广大的专家学者联合攻关、保护研究;弘扬是目的,要坚持文物工作的公益性、服务性和社会效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和文旅融合,广泛弘扬文化遗产价值,有效传承中华文明基因。同时,我们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以“互联网+”“文物+”的思维,突破文博单位方寸之地,在更加广阔的空间,用更为丰富的手段,以更高水准的文化产品推动实现立体的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加深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
对标“莫高精神”“敦煌质量”全面提升文物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敦煌研究院七十多年来的工作及樊锦诗同志为代表的“敦煌人”秉持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做出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要求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对文物工作者的关怀和激励前所未有,对文博单位的期望和重托前所未有。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指示作为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总要求,对标“敦煌质量”,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文物保护管理队伍,提高本领能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要以“一流的遗产、一流的管理”为目标,推动全省文物系统弘扬和践行“莫高精神”,激励更多文博人争做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践者、开拓者、引领者,争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甘肃文物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