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红色甘肃——走向1949》展述说着红军长征在甘肃的故事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贾建威 李永平 时间/2019-09-10 09:33:3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第98个春秋。

红军木板标语之一

红军木板标语之一

红军陕甘支队墙壁标语

红军《怒潮专刊》壁报板

《红军须知》宣传文书

中央致红一、二、四方面军贺电

《中国共产党党章》

中国共产党党证

哨子

草鞋

布伞

“赤化全川”手雷

子弹箱

脚码子

公文包

红军战士笔记本

背篼(本版图片由甘肃省博物馆提供)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第98个春秋。走进甘肃省博物馆大型革命题材展《红色甘肃——走向1949》的展厅,在炮火硝烟的历史中穿行,抚今追昔,挖掘峥嵘历史背后那些往事,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告诫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甘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发生过许多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革命活动。

甘肃,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是各路红军长征部队到达最全、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省份,是党中央选择以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为红军长征落脚点的决策地,是三大主力红军的最终会师地。

从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1936年10月实现三大主力红军的大会师,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占领了甘肃10余座县城及36个县的部分乡村,行程3500余公里,进行过泾川四坡村战斗、腊子口战斗、岷洮西固战役、成徽两康战役、通庄静会战役等重大战斗、战役;召开过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岷县三十里铺会议等重要会议,做出了向陕甘苏区挺进的抉择;开辟了甘南和陇南两块临时革命根据地;最终实现了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大会师,宣告了伟大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在甘肃的历史是一曲壮丽的史歌。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省博物馆将征集到的当年红军长征在甘肃遗留下来的文献、木板标语、武器装备等珍贵的文物和生动的历史画面,举办了多个革命历史题材相关的专题展、美术展、雕塑展。如《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展》《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文物资料联展》等。在建党90周年前夕,甘肃省博物馆还特别推出大型革命题材展《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与观众见面。

长征已成历史,但长征精神光耀千秋。今天这里集中介绍的是《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主题展中的部分代表文物,以期读者重温历史,感受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时期的标语

红军长征时期的标语纯纸质的留存很少,多写在墙壁和木板上。主要内容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反对独裁统治,呼吁团结抗日。标语口号有“共产党是领导全国民众抗日的政党”“建立抗日的西北根据地”“誓死保卫中国”“联合各党各派的力量,一致对日作战”“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军民联合红军抗日反蒋”等,这些标语言简意赅,内容鲜明,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指明了当时的革命任务,在当时红军所到地区的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

红军木板标语

(1)1956年8月,征集于临潭旧城。纵50.6厘米,宽98厘米,基本完整。木质,上以紫色墨笔书写:“创造西北抗日根据地”九个大字。后署“抗日红军政治部”小字一行。此物为红四方面军书写于驻地门板、墙板上的宣传标语原件。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2)征集于临潭新城区。纵98.7厘米,宽51厘米,基本完整。木质,该物两面均有墨笔书写的文字各三行。一面内容为“联合各党各派的抗日力量,一致对日作战”;另一面内容为“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军民联合红军抗日”。后署“红军保宁政宣”字款,当为红四方面军在1936年8-9月之间所写。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3)1956年8月征集于临潭一带。纵96厘米,宽48.5厘米,完整。木质,上以墨笔书写“信教自由,保护清真寺!”九个大字,后落“红军保宁政”字款。此物是红四方面军在甘南教区书写的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标语。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红军陕甘支队墙壁标语

长方形,纵41厘米,宽104厘米。由于表土自然变化,字迹略显模糊。1975年8月,甘肃省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墙壁进行实地采集复原,标语内容为:“勇敢的工农当红军”八个字。此物即为红军陕甘支队在通渭县榜罗镇期间书写于墙皮上的标语。(哈达铺会议后,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和中央军委纵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1935年9月27日,党中央率陕甘支队攻占通渭县榜罗镇。当日晚,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讨论了国内外形势和下一步战略方针,决定党中央率陕甘支队进至陕甘革命根据地,把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9月28日,陕甘支队在榜罗镇小学西边一个打麦场上召开全支队连以上干部大会,毛泽东作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动员部队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到抗日前线去。张闻天、彭德怀等在会上发言,阐述北上抗日的意义。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红军《怒潮专刊》壁报板

岷县征集。红军长征时期的壁报。长118厘米,宽55厘米。以木板为底托,上贴纸张,复以墨笔书写勾画。壁报左上部有刊头“怒潮”及“1936年9月18日”“第一期”等字样。在右下部画有人物、空格等。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红军章证文献和宣传文献

《红军须知》宣传文书

红军长征时期文书。薄桑皮纸质。纵10厘米,宽8厘米。其第4页左边缝处印有“红军须知”和“第三册”字样。文书后署“红二十五军印”时间为1935年9月10日,此文书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翻印”。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文书中的内容主要为:“红军中为什么要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的职责与工作”“政治部是什么?”“苏维埃是什么?”“红军是哪个的军队?”“红军的宗旨是什么?”“红军的纪律有几条?”“红军经常做些什么工作?”“怎样才能是好的革命战士?”“常夫、伙夫、勤务、马夫十大注意”等。

《红军须知》中的内容主要涉及红军中党的领导作用和政治工作、宣传苏维埃政权、对士兵的纪律和职责的规定等。

中央致红一、二、四方面军贺电

纸质,2页,略残。纵21厘米,横27厘米。文分甲、乙、丙、丁四部分,主要内容为分析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意义,号召抗日救国。口号摘登有:“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万岁!中华民主共和国万岁!中华苏维埃万岁!中华民族自由平等独立解放万岁!”贺电后署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时间为1936年10月10日。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党章》

薄光纸张,油印本,纵12厘米,宽10厘米。征集于张掖,当为红军西路军中共党员或党的组织使用。扉页图案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光芒四射的五角星和镰刀斧头;中部为地球图案,并书“中国共产党党章”;下面书“第三十军政治部翻印”,再下为时间“1934.4.5”。正文内容计有15章53条。这个党章中的内容包括党的名称、党员、党的组织系统、支部、城乡区的组织、县或市的组织、省的组织、党的全国会议、党团与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互相关系。此党章为红三十军西征河西走廊时遗留于张掖。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党证

纸质,纵19.5厘米,宽13.5厘米,上有列宁、斯大林的头像和五角星、镰刀斧头图案。下部为表格,空白。有姓名、籍贯、住址、年龄、性别、何时何地入党,何人介绍等栏目。上有“中国共产党红四方面军第卅军党务委员会”方形印章。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红军长征途中部分遗存物品

红军战士笔记本

其一征集于卓尼县。纵11厘米,宽16.5厘米。以墨笔书写,内容有打油诗《革命歌》等,基本完整。

其二征集于临潭新城。纵17厘米,宽10厘米。系利用原铅印外文本或书写文字,或绘制地图等。

背篼

红军于长征途中用以背运物品的辅助器物,以竹皮编制而成,口大底小,略呈长方锥形,平底,通高65厘米,口径长46厘米,宽30厘米,基本完整。该物征集于武山县。

公文包

这一公文包为革质,褐色,主体呈长方形,长25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上附活背带。略残。

这是红军陕甘支队在洪德的遗留物。该物由环县洪德东湾徐学任捐赠。

子弹箱

这一子弹箱为木质,长方形,长48厘米,宽32厘米,厚约10厘米,基本完整,该物是当年红军遗留在武山一带的实物。征集于武山县。

红军翻越雪山时使用的脚码子

该物为铁质,主体呈椭圆环形,环下有楔形钉座若干,环上附皮条以绑带。主体长10厘米,宽7厘米,基本完整。主要缚于脚下用以防滑。征集于岷县。

草鞋

该物主体以灯芯草编纳而成,色褐黄,其周边结缚棉麻绳索为襻。一长25厘米,一长20厘米,基本完整。

这是当年红军北上时带入甘肃的实物原件。征集于临潭新城区。

布伞

该物以竹木为骨,蓝布罩面,长80厘米。其骨架松散,部分残落,已无法撑张使用。

这把雨伞是当年红军入甘时遗留的实物原件。1956年6月,由临潭旧城光明一社文德全捐赠。

哨子

该物以黄铜皮制成,基本完整。1956年8月,征集于岷县南川区旋涡乡。哨子是除军号之外的另一种小型信号工具。此为当年北上红军在甘肃境内使用过的实物原件。

“赤化全川”手雷

该物外壳以铜浇铸而成,主体鼓腹缩肩,略呈石榴形,表面刻条格纹。仅残存一半,上阴刻“赤化全川”“刘”等字样。1956年5-8月,征集于临潭新城区和岷县一带。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