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庆阳市,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也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70年来,勤劳淳朴的老区人民大力弘扬“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艰苦创业、不懈奋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数据显示,2018年,当地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708亿元和3.1万元,分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200倍和470倍,经济总量连续11年位列全省第二。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一代代庆阳金融人伴随着革命老区的沧桑巨变,谱写了一曲曲金融助力老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绚丽乐章。
金融助力为老区插上腾飞翅膀
站在庆阳市区宽阔平整的人行道上,看着两旁林立的高楼、来往穿梭的汽车、纵横交错的街道,现代化都市的气息扑面而来。70年的发展,彻底改变了老区的落后状况。
2018年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近1.2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0多倍。村村通硬化路,乡镇全部通客车,建制村通车率达到94%。两条高速公路和银西高铁穿境而过,庆阳机场连通了国内10座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日行万里、朝发夕至成为现实。自2002年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试点以来,偏远山区的4万多户、近20万人喜迁新居。
这诸多变化的背后,金融功不可没。70年来,为满足老区基本建设的资金需求,庆阳金融机构在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上不断革新,持续扩大资金投放量,积极推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改革开放初期,庆阳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年均增长40%以上,助推该市在城市框架布局、内在功能、外在形象方面实现了华丽“蜕变”。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更是节节攀升,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从2014年的41.52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112.85亿元,年均增长高达128%。
金融扶贫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庆阳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差,有7个县属于六盘山连片特困片区县,两个县是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难度大。落后地区要实现整体脱贫,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人行庆阳市中支组织全市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工程,开展了金融扶贫典型示范行、金融扶贫示范县、示范村等创建活动,积极构建“一对三”(行对村、行对企、行对户)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先后抽调56名科级及以上干部开展帮扶工作。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推动金融机构累计投放各类金融扶贫贷款229.68亿元,惠及农村贫困人口约27万余人。
在助推脱贫攻坚中,人行庆阳市中支以再贷款为抓手,实施“降、让、贴”措施,缓解“三农”贷款难、贷款贵问题。近5年来,庆阳市累计投放支农、扶贫再贷款35.43亿元,撬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低利率涉农贷款42.51亿元,为贷款农户和涉农经营主体节约成本1.16亿元。庆阳以“金桥工程”贷款为载体,创建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扶贫新模式。2015年,全市1261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兰州银行庆阳分行给予每个社100万元至200万元“金桥工程”信贷额度,总额度达20亿元,地方财政为合作社社员贷款提供两亿元政府担保,贷款利率为6%。目前,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发放的农户贷款余额为2.21亿元。
据统计,在金融业的大力支持下,庆阳市贫困人口已由2013年的60.62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2.7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49%下降到5.51%。
金融创新助老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庆阳是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的核心地带,改革开放之前,主要生产西洋苹果(即“大苹果”)。改革开放以后,庆阳苹果种植进入“由少到多”的规模扩张阶段。近几年,庆阳市大力推广“海升模式”“西农技术”,建成全国最大的自根砧矮化苹果基地、世界领先的脱毒苗木繁育基地,全市苹果栽植面积达到177万亩。
围绕苹果产业,人行庆阳市中支出台了《金融支持庆阳苹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果农育苗和果库建设。兰州银行庆阳分行推出“金苹果富农贷”,采取“银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向果户和果企提供贷款。甘肃银行庆阳分行推出“金果贷”个人果品收购贷款,采用行政事业单位正式职工或果农组成联保的形式进行贷款,金额最高达15万元。庆城县金城村镇银行分别推出“果真好”苹果仓单质押贷款和“果真好”农户联保贷款,合水县金城村镇银行推出“金灿灿”果业贷款。
截至目前,庆阳市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特色农业贷款186亿元,发展以小麦、玉米等为主的特色农业;投放加工业贷款93亿元,发展以肉羊、肉鸡以及曹杏、白瓜籽、苹果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投放文化产业贷款31亿元,发展以香包、刺绣、剪纸为主的文化产业。昔日里被百姓看成是“副业”的特色产业,如今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