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酒香也怕巷子深,兰州拉面馆青海人开引发的思考!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9-10-08 12:50:1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兰州人和青海化隆人之间的牛肉面之争由来已久,可以说自从有了“兰州拉面”这个名称后,两地牛肉面之争就开始了……

兰州人和青海化隆人之间的牛肉面之争由来已久,可以说自从有了“兰州拉面”这个名称后,两地牛肉面之争就开始了……

最早开“兰州拉面”的青海化隆人叫韩录,1984年韩录在西藏拉萨一顶帐篷中,开了化隆人的第一家“兰州牛肉拉面”馆,从此化隆人的牛肉面馆就遍地开花,风风火火,一发而不可收。

从韩录开第一家牛肉面馆算起,迄今已是35个年头,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全国从事拉面经营的青海人有20万之众,其中大部分都是化隆人。除兰州外,目前全国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所谓“兰州牛肉拉面馆”都是青海化隆人在经营,达两万七千多家,每年的产值超过了150亿元人民币,兰州拉面已然成了化隆人脱贫致富的第一产业。

青海人开在全国各地的基本都叫“兰州牛肉拉面”,而在兰州几乎没有一家叫“牛肉拉面”的,全部称“牛肉面”。很多出外旅游或出差的兰州人品尝了化隆人在各地做的所谓“兰州牛肉拉面”后,感觉和兰州牛肉面的味道相差甚远,觉得化隆人顶着兰州牛肉面的名,把兰州人引以为荣的牛肉面做砸了。所以很多兰州人开始为牛肉面正名,强调兰州牛肉面的正宗,随之引发了兰州-化隆之间的牛肉面之争。

   

笔者曾经在很多城市都吃过所谓“兰州牛肉拉面”,总体感觉除了拉面的手法相同外,吃不出兰州牛肉面的味道。感觉问题主要出在汤上,汤是牛肉面的灵魂,汤不出味面拉的再好也是枉然。而大多数兰州人都认为是水的问题,兰州牛肉面用的是黄河水,而外地的兰州拉面用的都是当地的水,所以做不出兰州牛肉面的味道。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但我还是觉得有点牵强,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对此,化隆人似乎并不在乎,反正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全国各地的“兰州牛肉拉面”馆也越来越多。

兰州拉面成就了一个贫困县致富的梦想,造福了一域百姓,随着化隆人开的兰州拉面馆越来越多,兰州牛肉拉面也成为了中国影响范围最大的面食,对此,化隆人功不可没!

青海省的化隆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常住人口以回族为主,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由于县域内建了李家峡、公伯峡等七座大中型水电站,沿岸农田都成了淹没区,山上的农田又要退耕还林,因此,靠天吃饭化隆人长期处于极度贫困中,过着“望着黄河吃不上水,守着电站用不上电”的生活。很多村庄长期靠煤油灯照明,通水、通路、通电对化隆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正是这种窘迫的生活状态,迫使化隆人非常想有所改变,可是守着穷乡僻壤,如何才能致富,化隆人的路又在何方?前面介绍过的韩录就成了化隆人走出困境的带头人,韩录在拉萨开了化隆人的第一家“兰州牛肉拉面”,并成为了化隆县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同时也为化隆人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受到了政府的表彰,成了化隆人心目中的英雄,乡亲们追捧的对象。

1989年,韩录和妻子到了厦门,在火车站开起了化隆人在内地的第一家清真“牛肉拉面馆”。韩录为了让吃不惯牛羊肉的南方人接受牛肉拉面,每天在面馆门口摆上面案,向人们展示和表演拉面技艺,在得到赞赏的同时,也把人们吸引进了拉面馆品尝牛肉拉面。韩录的拉面馆既干净卫生,拉面又便宜,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拉面馆每天门庭若市,生意非常火爆。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韩录在厦门开了一年牛肉拉面馆,纯收入5万元,这让远在青海化隆的亲朋和乡亲们羡慕不已。在厦门的拉面馆获得成功后,韩录又打电话叫来了几个亲朋好友到厦门,在他的帮助下在厦门又开了五家面馆,这也是第一批出外拉面创业的化隆人。1991年9月,韩录受印度尼西亚官方邀请,参加了国际“食博会面食节”,在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面食大师同台竞技的擂台赛中,获得了面食特别奖。

1996年春季,韩录筹集了120万元资金,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起了''中国大西北清真牛肉面馆''。开拉面馆的同时,韩录还受聘在当地一家大酒店做拉面师,月薪1.3万美元。在一次面食献艺大赛上,韩录以精湛的拉面技艺获得了15万美元的大奖。他在马尼拉开的牛肉面馆生意也非常火爆,生意兴隆。韩录创业的故事不胫而走,成了化隆县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开拉面馆创业”成为了化隆人最好的致富渠道,大批化隆人开始走向全国,开起了兰州牛肉拉面馆。

走出去的化隆人亲带亲,穷帮穷,老乡拉老乡,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化隆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一个个“正宗兰州牛肉拉面”或“西北牛肉拉面”馆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其中以“兰州牛肉拉面”馆最多。二十多年来,化隆人已走出了国门,在十多个国家开起了兰州牛肉拉面。

在化隆人实现跨世纪致富梦想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起到了因势利导,重点推进的作用。从韩录在拉萨开面馆受到政府表彰开始,发展“拉面经济”就成了化隆县政府的首要任务。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品牌带动、鼓励扶持、健全机构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拉面经济”的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对外出从事拉面经营的人给予贴息贷款,技能培训,鼓励有能力的人外出创业。拉面已经成为了化隆县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龙头”产业和县域经济,彻底改变了化隆县贫穷落后的老面貌。

化隆人处在了一个好的时代,遇到了一个好的项目,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化隆人摆脱贫困的决心,最终让化隆人成就了一番事业,改变了山区的贫困状态,走上了致富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兰州牛肉拉面也随着化隆人的致富路,走向了全国,声名远播,成为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面食品种。

化隆人已经完成了拉面的布局,“化隆拉面”也已面世,兰州牛肉面已是四面楚歌,孤芳自赏中的兰州牛肉面将何去何从,如何突围?

对于化隆人在全国开的兰州拉面馆,兰州人早已习以为常,从刚开始的愤愤然到现在的熟视无睹,变得已经有些麻木了。大部分兰州人对化隆人开的兰州牛肉拉面馆都有种不屑一顾的感觉,总觉得不论化隆人开多少家牛肉拉面馆,反正大部分都叫“兰州牛肉拉面”,是借兰州牛肉面的名和技术在挣钱,是“山寨版兰州牛肉拉面”。认为牛肉面是兰州的地方美食,最正宗的永远都是兰州的牛肉面,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目前绝大部分兰州人的想法。

化隆人开兰州拉面馆是为了摆脱贫困,有点山穷水尽,破釜沉舟,逼上梁山的感觉。和化隆人上世纪开始的拉面创业相比,兰州就人显得有点四平八稳了。兰州人没有挨饿的紧迫感,生活在相对富裕的省会,所以没有化隆人的那股劲头,因此就出现了兰州人在兰州干,化隆人在全国干的局面,但说句公道话,兰州牛肉面的传播,主要还是化隆人的功劳。

现在化隆人已经把兰州拉面开到了全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拉面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全国包围兰州的局面,而且化隆拉面的名声也已经闯出,假以时日,完全有可能取代兰州拉面,成为全国第一大拉面品牌。面对化隆人的咄咄逼人,兰州人应该有危机意识了,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完成突围,恐怕在不远的将来,兰州牛肉面就会逐渐沦为地方性的小吃了。

  

这些年,兰州的一些知名品牌牛肉面,包括一些老字号的牛肉面品牌也出去过,但许多最终又撤回来了。为什么,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原因主要是汤面成本高,不挣钱。兰州正宗牛肉面是牛肉、鸡肉、牛骨熬制的汤,成本较高,再加之外地开店,人工和其它成本也较兰州本地高很多,而牛肉面的价格却和兰州相差不多,每天卖出的牛肉面数量也比在兰州要少得多。因此,长期经营要么利润太低划不着,要么就是赔本无法维持。再加上化隆人的抵制,所以使得一些在外经营牛肉面的兰州人最终选择放弃,打道回府了。

化隆人已经占得了市场先机,取得了全国兰州拉面市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份额。兰州人想改变这种市场格局,非常困难,要想突出重围,不妨也学学青海化隆人的办法,支持一些老字号和大型牛肉面品牌走出去,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并在所有省会城市设立兰州牛肉面办事处,帮助经营商协调关系,解决一些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在经营上以点带面,发展正宗兰州牛肉面连锁经营店,并专门建立牛肉面食材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原汁原味的优质兰州牛肉面食材及调料,把正宗的兰州牛肉面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这些年来,兰州市重点对外宣传兰州的“一碗面”——牛肉面,兰州牛肉面也成为了具有兰州地域特色的城市名片。但如何利用兰州牛肉面的知名度,做好经济文章;如何利用兰州牛肉面的品牌效应,做好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才是兰州牛肉面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结语:逼上梁山的化隆人已经闯出了一条拉面经济之路,并占得了市场先机,“化隆拉面”大有取代兰州拉面之势,兰州人如果还在孤芳自赏中,没有危机意识,终有一天,遍布全国的“兰州拉面馆”会被“化隆拉面馆”取代的!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