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9-10-29 09:15:24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今天的甘肃,乘着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担负着决战脱贫攻坚、推进生态文明、弘扬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今天的甘肃,乘着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担负着决战脱贫攻坚、推进生态文明、弘扬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脱贫攻坚,奋力攻克贫困堡垒

集中连片推进的区域性扶贫开发、大规模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三个第一”的典型经验,诞生在甘肃这片土地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甘肃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把牢脱贫目标和标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推进,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甘肃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92万降到2018年底的111万,贫困发生率由33.2%降到5.6%,75个贫困县中36个实现脱贫摘帽,7262个贫困村中3476个退出贫困序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2018年达到5390元。

着眼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甘肃围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和安全饮水等重点领域,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下足功夫,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甘肃对失学辍学学生指定包抓干部劝返稳学,采取单独编班、普职融合等方式分类施教,到2018年底,全省累计劝返失学辍学儿童少年23716人,控辍保学成效位居全国前列;为1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一人一策”健康帮扶管理卡,确保其合规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安置住房已竣工10.3万套,竣工率90%,搬迁入住40万人,入住率80%。截至2019年6月底,“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已完工2.39万户,竣工率达92.07%。截至目前,24万农户供水不稳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790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部开工,冬季冻管改造工程已纳入年度建设方案同步实施。

当前,甘肃正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尽锐出战,坚决攻克贫困最后堡垒,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绿色发展,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甘肃地域辽阔,既有地理面貌多姿多彩的一面,更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一面。

地处腾格里沙漠南部的八步沙,曾是甘肃省古浪县生态最恶劣的地方之一。20世纪80年代,当地6位年龄加在一起近300岁的庄稼汉,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按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

六老汉的头白了,八步沙的树绿了。38年过去,六老汉如今只剩两位在世。六老汉的后代们接过父辈的铁锹,带领群众封沙育林草37万亩,植树4000万株,形成了牢固的绿色护带。

70年来,一代代陇原儿女累计完成造林1.56亿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3.15亿亩,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6%提高到11.3%,有效发挥了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功能。

甘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整治祁连山等生态破坏问题,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大气、水、土壤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文明底色更加鲜亮。

绿色在脚下延伸,梦想在心间激荡。甘肃将坚守生态环保红线底线,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守护好黄河上游重要水源地,守护好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

共建共享,持续提升黄河之滨颜值

兰州,古称金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赋予了这座西北名城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区域影响力。

黄河从兰州穿城而过。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市为缓解中山桥头交通拥挤,对桥南侧10公里的区域进行了道路修整,成为滨河路最早的雏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兰州市对道路进行了延伸,并持续加大绿化投入。

如今,西至西固区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黄河风情线的总长已达到47公里,总面积281万平方米。黄河风情线也有了兰州“外滩”的美名。接下来,兰州市将以做好黄河文章、建设现代化都会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黄河风情线的提升力度,把这张名片擦得更亮。

多元传播,敦煌文化走近“寻常百姓”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采用涂色书、展览、公益讲座、“网络体验”等多维传播方式,让敦煌文化走近“寻常百姓”,使更多的人了解敦煌文化。

敦煌研究院推出的“一带一路画敦煌”系列涂色书——《这盛世,如飞天所愿》《愿做菩萨那朵莲》《云想衣裳花想容》,分别以飞天主题、菩萨主题、服饰主题为切入点,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以寓教于乐的生动设计,展示了敦煌石窟的魅力,受到了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和欢迎。

展览是文化传播的传统方式,更是有效渠道。《敦煌壁画艺术》《中国敦煌壁画展》《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从单纯的壁画临摹品,到整窟复原展出;从单一展览到各地巡展,让静态艺术以动态形式“活起来”,带着璀璨的敦煌文化走出敦煌,走出甘肃,走向海内外。

公益讲座传递“敦煌声音”。敦煌研究院借助形式多样的论坛,派出敦煌学专家现场开讲,以大众化的语言讲述莫高窟1650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以亲身经历讲述“敦煌人”扎根沙漠、守护莫高窟的感人故事,让热爱敦煌的人更深刻地感受敦煌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数字敦煌”……各种网络传播方式层出不穷,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助力敦煌文化更好地普及传播。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