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中国“陇原文化”研究(2019第1辑)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中平 时间/2019-11-04 10:08:0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11月3日,甘肃省委宣传部(特邀)、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委宣传部,西北师大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香巴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甘肃陇和春农林牧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国学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陇原文化”研究(2019第1辑)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11月3日,甘肃省委宣传部(特邀)、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委宣传部,西北师大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香巴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甘肃陇和春农林牧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国学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陇原文化”研究(2019第1辑)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冯颜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宝玉,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兰州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梁亚民,甘肃省人民政府资深参事、甘肃省财政厅原常务副厅长李堋,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洪清,甘肃陇和春农林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国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陇原文化”研究主编刘金会,甘肃香巴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李武等出席会议。

梁亚民指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日趋繁荣,并成为助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甘肃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老天爷”赐予的得天独厚的黄河文化、“老祖宗”留下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老百姓”创造的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老前辈”传承的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 陇原文化深厚、悠久、多元、丰富,像黄河一样源远流长,像黄土高原一样深沉厚重,像七彩丹霞一样绚丽多彩,像甘南草原一样开放包容,像敦煌莫高窟一样誉满世界。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可以有力促进甘肃文化事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

赵剑英指出,文化大省的建设离不开发达的文化产业的支持。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但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深入挖掘甘肃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顺应文化传承的规律,为当下文化的创新发展服务。这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地方机构、企业联合开展调研,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陇原文化》研究集刊的原因。该集刊关注甘肃陇原文化的产业化问题,具应用性、对策性,符合甘肃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该集刊带有甘肃的地方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整理、传承、弘扬甘肃渊源的陇原文化的丰富内涵,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刘金会对集刊的申请、立项、组稿、出版发布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作为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将充分利用好《陇原文化》研究集刊这一平台,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在舟曲县人民政府、甘舟曲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加快建设合作落地项目,探索文化产业转化实践成果,并总结发展经验,为甘肃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他进一步表示,企业参与国家智库建设意义重大。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的作用,特别为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各项服务,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陇原文化》研究辑刊即是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三者合作共赢平台。

杨宝玉从其从事了30多年的敦煌学研究的角度出发,表示通过对敦煌学的研究,越来越发现甘肃历史文化非常深厚。毫无疑问,敦煌是甘肃文化的一张熠熠发光的名片,是甘肃文化的代表。而敦煌对甘肃历史和文化的记述非常详尽,从而让人们在今天仍可以通过敦煌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真切地认识甘肃的整个发展状况。“人文科学研究工作者如何服务现实”一直是杨宝玉思考的问题。她表示,《陇原文化》研究集刊的出版,对其是一个非常好的鼓舞。该集刊把各类研究成果整合起来,可以把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对当今社会文化建设的思考结合起来,为人文研究学者贡献国家、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可实现的路径。

《陇原文化》研究集刊书影 本网记者 李中平/摄

张洪清表示,《陇原文化》研究集刊的出版与发布,为下一步甘肃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集刊的发布为甘肃地区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智力支撑,对成果的转化拭目以待。为此,作为地方政府,将积极发挥作用:第一,在加强规划引导方面发挥作用,做好成果转化落地项目的专项规划,推动项目落地开花;二是制定多项优惠政策,从财政、税收、科技、金融、土地、消费引领等方面持续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释放政策红利;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保姆式”的服务提高营商便利度;四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中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促进成果落地;五是把创作生产优秀的文化产品作为中心环节。

李景源认为,《陇原文化》研究集刊的推出,标志着对陇原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和阶段。从集刊栏目的设定,特别是从刊物的学术性研究内容看,集刊品位高,是一个高规格的学术刊物。为进一步办好集刊,他提出自己的三点思考:一是要不断深入领会陇原文化研究的意义,相信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其意义的挖掘会更深;二要自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把握历史规律、动力、方向,进而把握思想文化发展的脉搏和逻辑;三要以陇原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概念和研究范式。

李武介绍了陇原文化产业成果转化情况:在大地湾遗址公园内,将建设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不断整合地方特色文化和自然禀赋资源,实现文化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从而助力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在甘肃庆阳拟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其建成集太空农业种植、航天科技体验、航天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绿色高科技文化产业特征的生态园;建议在礼县建文化型主题公园,注重主题公园的文化展现,强调先秦文化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打造品牌吸引力;计划在甘肃建设陇原文化大学,探索产教联合体,真正做到以文化育人、以产教融合培育实用技能人才,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为区域文化产业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等。

冯颜利在总结讲话中指出, 《陇原文化》的成功出版,标志着科研单位、政府、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在增强国家政策研究和服务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成果。特别是引导了地方政府开展文化产业建设项目,以合作研究的方式提升了智库建设。他对集刊下一步发展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办好《陇原文化》研究辑刊,发挥智库作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二,中国陇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特别是农耕文化的重要文化成果,要在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第三,深化中国陇原文化研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

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陇原文化”研究特邀主编胡文臻主持。他表示,合作开展应用対策研究成果,特别是做好文化产业项目的实践工程,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探索区域经济新的増长模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应用対策研究。发布成果展示了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开展的成果转化研究与实践经验探索。‘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