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康县新变化之全域绿美净 人在画中游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占刚 时间/2019-11-18 15:40:0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初冬时节,山姿多彩。行走在康县的大街小巷,整齐有序、干净舒适,白望路、康阳路整洁平坦,沿线两旁翠竹挺拔、整齐划一。

初冬时节,山姿多彩。行走在康县的大街小巷,整齐有序、干净舒适,白望路、康阳路整洁平坦,沿线两旁翠竹挺拔、整齐划一。时时映入眼帘的一座座漂亮楼房错落有致,一个个“美丽乡村”绿树拥翠、风景宜人,一幅全域点成景、线成荫、带成廊的“绿美净”画卷徐徐展开,宛如人在画中游......

甘肃康县新变化之全域绿美净,人在画中游

近年来,康县为了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档次,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推动脱贫攻坚环境脱贫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从城区到镇村持续全面整治环境卫生,开展拆违治乱,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全民开展全域“绿美净”创建,全力打造了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建设洁美幸福家园的新样板。

综合整治环境 打造全域美丽乡村

康县坚持整体规划、分年建设、领导包抓、群众主体,不大拆大建、不砍树、不挪石、不毁草、不埋泉,依村就势、就地取材、彰显特色,加大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县350个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达342个。近年来,康县着眼全域旅游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全域无垃圾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提高要求,提出了“全域绿美净”创建工程。围绕脱贫攻坚环境脱贫和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制定实施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实施全域绿美净创建工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全面落实全域绿美净网格化管理制度,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档次。

走进长坝镇花桥村,一座座漂亮、干净的庭院,青砖垒砌的花园墙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自制的花盆,节约而环保,花园墙内栽种着各类蔬菜瓜果,美观实用;掀帘走进屋内,各类家具摆放整齐,电器桌椅纤尘不染。“我们现在都不忍心乱扔垃圾,烟头、废纸屑、果皮等攥在手里,碰到垃圾箱才丢掉。大人乱扔垃圾,小孩会‘批评’,而且其他人也会指责,慢慢地就形成了垃圾入箱好习惯。”长坝镇花桥村支书田仲虎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村民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现在我们村打扫卫生都很积极,主动清扫村里的道路、清理路边的枯枝败叶、清除文化墙、电线杆上的小广告等,慢慢地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连年来,康县在“全域绿美净”环境整治中,坚持标本兼治,不仅要“面子”光鲜,还要向纵深延伸,确保“里子”也要整洁。从“眼前”延伸到“身后”,不仅把望得见的地方整治的洁美,还集中开展把沟渠边、垃圾房、厕所、圈舍等卫生死角整理彻底。据不完全统计,创建活动参与人数达87000余人次,累计拆除危旧房、废弃圈厕5.6万多座,清除垃圾8600余吨,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与此同时,康县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充分利用各类资源,通过乡村大数据、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新媒体等各种宣传平台,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公共事务管理、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激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统筹城乡发展 共建生态宜居家园

康县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抓手,构建城乡一体发展、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局面。改造拓宽提升城区主次街道、人行道路、桥梁,提升城区亮灯工程,实施双修工程;大力开展拆违治乱行动,建成一批高标准的居民休闲健身广场;狠抓“厕所革命”,新建和改建一批城乡公共(旅游)厕所;完善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改造、路灯、公厕、垃圾箱、排污排水等设施,对楼道堵塞、占用消防通道、照明灯损坏、消防设施不符合要求等问题进行整治。县执法局负责人蒲松峰说:“为了改善城区居民人居环境,县委、县政府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以为民办实事为切入点,克服困难,筹集资金,根据公厕设施标准、日常管理和公厕文化建设要求,今年在城区新建和改建16所免费开放公共(旅游)厕所,同时对城区长期闲置的8宗死角土地就行了绿化美化,实现了城区绿美净全覆盖。”

“这个公共厕所修得非常好,非常干净,设施齐全,还可以自动冲水,和大城市的一样,我们到城里办事非常方便,生活在康县太幸福了” 家住城关镇凤凰谷村在县城办事的王女士说。像城区公厕这样的巨大变化只是康县近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康县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建设文明和谐宜居美丽康县带来的改变正发生在每一处每一角之中。

城乡环卫一体 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

康县将县城区域的容貌、门前四包落实、交通秩序、公共绿地和街道绿化、小区、城乡结合部等整治和乡村、公路沿线、河道水域、景区景点全部纳入环境整治内容,按照“属地管理、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围绕重点、动态管理”和“定格、定员、定责、定岗”的原则,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实现全县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建立健全了各单位、各乡镇“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全民参与,大力发动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花满康城、植树管护、小广告清理等活动,各中小学利用团队日开展“小手拉大手”校内外周边环境清洁活动,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限塑行动,禁止露天焚烧行为。县文明委牵头组成督查组,坚持每周严格督查点评通报。各乡镇与村签订责任书、分划小网格、约谈后进,加强监管。村社对每户划定区域,结合“六争六评”“星级文明户”“美丽农户”“家洁院净”和“一日五问”“积分超市兑换”等活动,制定奖励激励办法,形成工作机制长抓不懈,推动形成了人人关心爱护环境卫生,大家相互比较竞争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康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乡村参与、公司运营”原则,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农村实现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日产日清不落地。建立城乡垃圾一体化环卫机制,大力提升城区垃圾处理能力,建成33处乡镇垃圾处理场,全县350个村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按照一体化处理模式,每15户配备一个垃圾桶,每45户配备一名公益性岗位保洁人员,每村建一个一个垃圾房,集中收集村庄垃圾,由乡镇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城区大力开展物业进驻小区行动,垃圾分类宣传,高标准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示范点20余个,进一步夯实了全县全域“绿美净”的创建基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