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历史文化的“瑰宝”青城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9-12-04 11:08:34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绵长,各个地区都有我们可以追寻的前人足迹。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处甘肃历史文化的“瑰宝”,青城镇。

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绵长,各个地区都有我们可以追寻的前人足迹。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处甘肃历史文化的“瑰宝”,青城镇。

甘肃既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境内的文化悠久丰富,历史遗存和文物古遗众多。

360截图20191204110718160

青城古镇是甘肃历史文化传承的“瑰宝”。

据史料记载,青城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由宋代大将狄青巡边时所建。青城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住建部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众多,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标志。

青城古镇乃是甘肃省内最集中、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其次,由于丝绸之路的发展,黄河水运的兴盛,青城古镇文化的兴衰都和其特有的水烟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建筑

青城现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院落、高家祠堂、青城书院、罗家大院等文物建筑,也有明长城、教场街、箭牌街等军事设施遗迹。

青城民居的主要特点:是砖雕和木刻,造型多样、题材丰富,这些民居大都始建于明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机械工艺的使用,传统雕刻技艺流传的也所剩无几。

高家祠堂:位于青城村东西向主街道的南侧,为山东高姓移民为祭祀祖先而修建。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前堂后殿,建筑面积大约四百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勾连搭结构,造型独特别致。

青城书院:位于青城村南北向主街道的东侧,南坪山麓。道光十一年(1831),由热心教育的当地士绅顾名倡议,皋兰、金县二县批准,从本地黄烟赋税中抽成,作为书院“修金膏火”,是本地的第一所教育机构。

城隍庙:位于青城镇中心,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又称“狄青府”,后改为城隍庙。清嘉庆十七年(1812)对献殿进行重修。现存大殿面阔5间,进深6问,砖木结构四面出廊歇山卷棚顶前代勾连搭式建筑,占地面积约五千平方米。

在传统自然经济下,青城人们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但水烟的出现,打破了青城这座古镇的平静,使她走向了繁华。

在明末清初,水烟来到了青城古镇。随之带来的巨大利益,使青城百姓大面积种植水烟,从而也使青城逐渐地走向了鼎盛时代。清朝时,水烟经济发展到了巅峰,青城作为种植基地,往日里商贾云集,富甲一时。

水烟为青城最为重要的民间工艺。水烟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收叶、去炳、分级、晾晒、加料、切丝、压块、包裝等几大步骤,并在其中加入二十几味中药制成,水烟分为黄烟、棉烟、青烟、麻烟四种。时至今日掌握这一技艺的老人无不都是花甲之年,而传承的断代也造就了这一技艺也面临着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经济的繁荣必然带动文化的兴盛,随着黄河水运与驼队运输的发展,外来文化、风俗习惯被带到这里,并和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的独有特色,更使得青城的文化在明清之际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文化

曲艺:《西厢调》是青城镇流传最早的戏曲表演艺术。

杂艺:“道台狮子”、“柴山表演”是青城春节社火表演中的重要杂艺,表演者技艺高超,极具观赏性。

剪纸、刺绣:青城的剪纸与刺绣颇具地方风格题材,取材也不只限于传统的生肖、花鸟、花卉,颇具地方色彩的便是把绘画中的文字、诗句也应用于传统技艺中。另外从技法上,青城剪纸还发明了套剪技法,使得剪纸艺术特色鲜明,深得游客喜爱。

文墨丹青: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人墨客的挥毫泼墨、点染丹青。他们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书画作品。当地的百姓受到文化的熏陶,几乎家家挂字画,使当地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然而,时代的变迁却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文明的历史车轮滚滚驶来的时候,青城水烟也没有摆脱这一历史的命运。当纸烟、鸦片等舶来品流入之时,水烟经济则没落了。经济的衰败带来的便是青城古镇由繁华走向了衰落。

随着青城水烟经济的衰败,使得青城古镇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恍如被人们所遗忘了曾经她的辉煌,这也造就了这座西北小镇的封闭。是该庆幸还是遗憾,地理上的封闭使青城的历史文化得以没有受到现代都市文化的侵扰,使其文化的基因得以完好地保存。随着国家对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青城古镇以其较为完整的文化形态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文化旅游的首选之地。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