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少年传承戏曲生命力 “唱念做打”中现传统文化之美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高康迪 时间/2019-12-04 16:26:5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太君把我忒小量,我自幼练就武艺强……”铿锵有力的唱调穿过教室,浓浓的艺术气息弥漫在整栋楼层,走进教室,甘肃省文理学院戏曲表演专业的学生正在练习编排曲目,看他们手眼身步传神韵,唱念做打皆功夫。

图为文理学院戏曲专业学生登台演出前准备。 高康迪 摄

“太君把我忒小量,我自幼练就武艺强……”铿锵有力的唱调穿过教室,浓浓的艺术气息弥漫在整栋楼层,走进教室,甘肃省文理学院戏曲表演专业的学生正在练习编排曲目,看他们手眼身步传神韵,唱念做打皆功夫。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不仅融汇各艺术门类,还通过精湛的表演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

“每天早晨7点就要‘吊嗓子’,放假回家也一样。”这个在记者面前,唱腔老练,姿势挺拔的2014级戏曲表演男班学生李东生从12岁进入戏曲班学习花脸唱法,从“不能唱”变成现在的“唱得好”,用了整整5年时间,他说,“刚开始学习,练习‘开软度’的时候,每天都哭”。

图为甘肃省文理学院戏曲表演专业学生登台演出前化妆。 高康迪 摄

“腿功、武功、把子、身段等基本功都是一样的。”戏曲教研室主任李艳告诉记者,该专业2014年成立,目前有4个年级,每个年级2个班,“最小的学生只有9岁,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都会哭,看着心疼,但不能‘心软’”。提起学生们训练时的苦,李艳满脸的不忍。

“很多孩子刚练习时对戏曲认识不够,有偏见,认为不时髦。”李艳介绍说,在校学习的学生每天除了基本功的扎实训练,还有戏曲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文化输入、表演渗透的方法,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5年来,文理学院戏曲专业从一开始戏曲元素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到现在“全面开花”的折子戏,创新编排戏曲人物动作,让其展示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由该校校长张世成编剧的神话陇剧《马踏飞燕》,2017年编排至今已上演近50余场,“这一路走得辛苦,也收获了无数惊喜。”李艳说。

戏曲专业大二年级的何佳艺,2017年凭借《打焦赞》获得“小梅花”奖,其家长冯黎也是一名戏曲表演者,“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与戏曲中的精气神,对孩子学习和生活都有益”。

“通过参加各类戏曲展演,感觉越来越自信了。”何佳艺说,随着舞台表现力越来越强,对戏曲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今后会走专业表演路线,表演更加经典的曲目。

据了解,今年甘肃省文理学院将进行首届本科戏曲专业表演招生,培养更多优秀的戏曲人才。

李艳表示,戏曲专业不仅是为了培养潜在的戏曲从业者,更是为了通过这种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窥见传统文化之美的窗口。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