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日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2019年甘肃以早期文明起源、东西方文化交流及周秦文化研究为重点,开展了天祝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阳关遗址、石家墓群、锁阳城遗址等重点考古发掘项目16项,不断丰富对中华文明与甘肃文化的考古认识。
据了解,当年天祝县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考古发掘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考古中国”项目,夏河县丹尼索瓦人考古研究入选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完成40多项基本建设工程涉及的文物考古调查及保护项目在线审批,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遗留下来的文物遗存非常丰富。境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逾1.6万处,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52处。其中既有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为代表的古代壁画,也有以汉明长城、锁阳城遗址为代表的土遗址。
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表示,过去一年,敦煌学、简牍学等特色学科研究蓬勃发展,成果丰硕,《俄藏敦煌文献叙录》《敦煌画研究》(译著)和《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张掖黑水国汉墓发掘报告》等正式出版,一批学术论著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图为甘肃武威市天祝县境内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资料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过去一年,甘肃依托敦煌研究院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有序运转,全国首个文物保护多场耦合实验室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第一台足尺模拟实验正式启动。由敦煌研究院发起组建的“甘肃省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获得批准,这是甘肃文物领域第一个省级研究中心,为申报国家研究中心夯实了基础。
马玉萍说,由敦煌研究院联合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编制的《甘肃省石窟遗产地保护管理准则》已经完成,将把敦煌质量模式优化运用于全省石窟文物科学保护管理。该省考古所进一步提升科技考古水平,考古现场可移动文物保护综合平台建设项目完成,实现了出土现场抢救性、预防性保护与实验室考古、文物科技保护的有效衔接。
马玉萍表示,2020年将全面加强考古研究和文物科技工作,围绕“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充分挖掘整理和阐释弘扬甘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敦煌文化、周秦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五凉文化等独特资源价值,持续推进早期秦与西戎文化、丝绸之路、吐谷浑王族墓葬等重大考古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今年甘肃省文物部门将以文化遗产领域国家研究中心组建为核心,全面提升文物科研平台层级,壮大整合专业力量,拓展研究范围,深化研究领域,为推动文物保护预防性体系建设和高质量保护利用形成更为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