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文理学院住校专家、敦煌文化学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编导高金荣
情系半生、步步生莲,六十载芳华岁月,你是敦煌舞派的开拓者,善莫大焉。教学相长、传承有序,一甲子潜心钻研,你是教学体系的奠基人,桃李芬芳。你用一生去探索、去弘扬,溢彩流光。这是2019年“感动甘肃·陇人骄子”颁奖晚会上对兰州文理学院住校专家、敦煌文化学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编导高金荣的颁奖词。
1979年5月,甘肃省歌舞剧团创排演出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这让时任甘肃省艺术学校校长的高金荣眼前一亮,能不能将这种舞蹈引入课堂?那年9月,兼任甘肃省舞协主席的高金荣第一次去了敦煌。在浩瀚的壁画世界里,高金荣见到了“飞上”舞台的飞天舞姿原型。她敏锐地意识到,“一个独特的舞蹈流派即将在甘肃形成,而一个舞派不仅要有剧目,还应该有自己的教学体系,舞蹈教材、培养人才、舞台剧目三者缺一不可。”为研究敦煌舞姿的复原与再创作,她先后5次进入莫高窟,从舞伎的眼神、手势、体态开始研究,提炼与分析了手姿、手势。她还在本子上画了很多小人,研究壁画舞姿形态,笔记共有万余字。她还尝试以隋唐时期所制定的九部乐、十部乐中具有三结合特点的《西凉乐》为基调,走访吸收了甘肃武威民间舞“滚灯”摆胯下沉、南方舞、戏曲舞蹈中的步法、手势动作,让动律贯穿于舞姿之间的起承转合和连接变化之中……就这样,一套系统、科学的敦煌舞基本训练教程诞生了。1980年末,《敦煌舞教学大纲》出炉。在教学实践中,她还开创了包括手姿、手臂、单脚形态和琵琶道具组合在内的舞姿训练课,编导了《敦煌梦幻》《极乐敦煌》等组舞以及教学剧目《千手观音》《妙音反弹》等舞蹈,为建立敦煌流派的舞蹈艺术奠定了基础,“活化”了敦煌壁画。“博采众长,多元多姿。”高金荣这样定义敦煌舞。她说,敦煌壁画奠定了这门艺术的深厚底蕴,掺杂着西域、中原、民族、佛教精髓的舞蹈艺术体现出中西文化融汇贯通之美。
《丝路花雨》历代演职人员将敦煌壁画“搬上”舞台,高金荣将敦煌舞引入课堂,经过40年的共同努力,敦煌舞教学和科研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2007年至2017年,高金荣为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培养敦煌舞的研究人才。如今,千年敦煌壁画上的古老舞姿“飞入”课堂,成为了高校学生的基本课程。敦煌舞教学已成为了兰州文理学院艺术教学的特色课程。为推广敦煌舞教学,兰州文理学院专门开办了敦煌舞蹈表演实验班,形成了中等艺术职业教育与高等艺术教育相衔接的招生录取与教育教学机制。
2016年,兰州文理学院“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目前,兰州文理学院艺术职业学院的敦煌舞蹈班每年招收25名学生,分四个年级开设敦煌舞基本训练课、敦煌舞剧目排练课等课程。1987年考入甘肃省艺术学校敦煌班学习敦煌舞的金亮,13岁就跟着高金荣跳舞,并成为西北民族大学敦煌舞研究方向的第一届研究生,现被高金荣指定为敦煌舞的传承人之一。45岁的她,现在是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该校敦煌舞传承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亮介绍说,传承敦煌舞的精髓,不仅仅是舞蹈动作上的训练,更为重要的还有内化的敦煌文化。对此,学校组织学生前往敦煌莫高窟身临其境地看壁画、观摩飞天舞姿,通过这样的比对,让学生了解敦煌,知晓敦煌文化,对敦煌舞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敦煌舞的精髓,是端庄,而不是魅。”采访中记者看到,高金荣不断给学生调整手势和动作,反复地说,“敦煌舞的传承不能变味,要有敦煌的味道。”1979年以来,高金荣在国内外书刊上发表敦煌壁画舞姿研究等论文多篇。专著有:《敦煌舞蹈》《敦煌石窟舞乐艺术》《敦煌舞教程》《敦煌舞教程修订版》《敦煌舞教学示范片》等。舞蹈教材也要与时俱进。她说,一有时间她就要静下心来思考扩充敦煌舞教材,但敦煌舞传统的呼吸、手势、延伸、腰部等基本动作训练都不能丢弃。11月底,她新编排的教学剧目将在兰州首演。1988年高金荣从美国讲学回来,时任文化部部长王蒙曾对她说,“一个人一生做成一件事,足矣!”每每回望从16岁进入舞蹈班到如今的坚守,再想起这句话,高金荣心怀感念。
“感谢敦煌的包容开放,让我吸收的这么多的艺术养分得以释放,我这一生就是将敦煌壁画舞姿引入课堂。”她说,“敦煌舞的诞生和开拓归根结底,还要感激的是在西北大漠坚守保护的敦煌学专家们,是他们的理论支撑了艺术家的美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