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进入敦煌旅游观光的朋友,你会发现佛像也有各种各样的形态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0-03-26 10:45:3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佛像也有各种各样的形态。立像、坐像、胡坐像等,姿态各不相同,但正坐的佛像却很少见。既然佛是胡神,就得有胡人的样子。

佛像也有各种各样的形态。立像、坐像、胡坐像等,姿态各不相同,但正坐的佛像却很少见。既然佛是胡神,就得有胡人的样子。 我站在交脚弥勒的面前。 这是我进入敦煌的第一个石窟所看到的第一尊主佛,有狮子在左右两旁待命。

360截图20200326104454318

这尊弥勒像眉眼的部分颜料掉脱严重,这样反而给人一种宽广博大的感觉。如果眉目的轮廓线过于清晰,肯定会是另一种差别很大的印象。 鼻根部分发黑,而鼻翼的线条却出奇地鲜明。嘴唇也是写实的手法,重点强调了收紧的下唇。这样的处理构成了一种平衡,眉目宽广博大之感就此打住,不至于拓展到整个面部。

而交脚是盘腿而坐的坐像。日本几乎见不到交脚的佛像,而交脚在中国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风格。几乎一说起交脚就会想到弥勒,而一说起弥勒,就会想起交脚。 在日本如果提到弥勒,人们大概都会想到中宫寺或广隆寺的半跏思维像。通常是一只脚横置于另一腿的膝上,单手支撑于颊下,作思维状。

半跏思维像在中国也为数不少,不过却并不是弥勒。弥勒是何许人也?他是在兜率天摄化众生,成佛后注定成为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根本不需要思索什么。“思考的人”这个塑像,有着这样那样苦恼的,是大彻大悟之前的释迦牟尼,也即备受生老病死之苦折磨的悉达多太子。因此,中国的半跏思维像基本上是太子思维像。日本将弥勒佛塑造成半跏思维像,恐怕是从朝鲜传入的。 第275窟内除了本尊塑像以外,还有四身交脚像。 “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存良好,色彩也很鲜艳。佛像背后的背光是后人添补的。” 我一边听着讲解,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交脚弥勒。

虽然衣缕轻薄,柔软温和,体格却健拔厚实。虽带有女性的气质,却又不乏健康端庄的风韵。手掌很大,像戴了手套一样,让人觉得很有包容力。 也许是个人的喜好吧,我觉得这样心胸宽阔、开朗豁达的形象更符合弥勒作为普度众生的未来佛的特征。明明万众期待能够得到菩萨的解救,菩萨自己反倒心事重重,这岂不给人一种指望不上的感觉?

这尊弥勒佛与云冈的佛像,尤其是初期的佛像很相似。无论是容貌还是整体给人的力量感,都不无共同之处。 在这一点上,一般认为是在北魏占领了敦煌之后,从云冈调来了造佛工匠。石佛和塑像尽管所用材料不同,但只要匠人朝着同样的目标努力,造型给人的感觉就会相近。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