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鹅情歌》剧照
曹锐是常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著名陇籍剧作家,她的戏剧创作始终坚持对甘肃的描绘,因而具有浓郁的陇地色彩。她紧紧依托官鹅沟、麦积山等自然景观进行深度的艺术挖掘,相继创作了“陇南三部曲”、《百合花开》《麦积圣歌》《大秦文公》《民乐情》等优秀剧作。这些戏剧作品主题深刻、结构严密、人物鲜活,充分展现了陇原儿女悲喜爱恨的情感、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饱含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民情风俗,体现出丰厚的地域文化蕴含。
地域自然风物的呈现与渲染
剧作家的成长经历往往对其创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曹锐的家乡陇南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地貌俊美,气候宜人,兼具江南风光的柔美细腻与西部山地的逶迤豪情。这里民风淳朴,恬静、美好的童年记忆构成了曹锐最初的文学体悟。处于家乡自然风物中的曹锐往往更容易找到创作的灵感,《官鹅情歌》的构思就成型于她在家乡官鹅沟景区的一次雨中漫步。当曹锐在游览中不经意回眸时,一刚一柔的两座高峰映入眼帘,它们仿佛一对守望千年的相爱男女。曹锐脑海中很快地勾勒出一对世代为仇的异族青年男女彼此吸引、真心相爱,最终为了两个民族的和谐相处奉献出年轻、美好生命的故事框架。这个故事经过多次的艺术加工后,最终呈现为大型陇剧《官鹅情歌》。沿着这一思路,曹锐又依托宕昌的哈达铺、成县天井山摩崖石刻陆续创作了现代剧《苦乐村官》和历史剧《西狭长歌》,它们与《官鹅情歌》共同组成了曹锐的“陇南三部曲”。
此后曹锐的观测点渐渐由家乡陇南辐射至整个陇原大地,《百合花开》《麦积圣歌》《大秦文公》《民乐情》就是向观众全面展示美丽、丰富、多元甘肃的有效尝试。曹锐的剧作对于陇原自然风光的呈现是直接、显性的,浓墨重彩的,它不仅成为剧情展开的生态背景,而且使广大观众在观赏剧目、回味故事情节的同时,对故事中的美丽地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地域历史的钩沉与演绎
作为一名成熟的编剧,曹锐深知剧作的“本土化”不能浅显地表现为陇原风光的艺术展现与渲染,而是基于地域历史的创造性演绎。在历史剧的创作中她非常重视两种关系的处理:一是历史题材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二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在《官鹅情歌》的创作中,她对官鹅沟的历史进行了充分的考证,并结合宕昌古时曾经生活着氐族和羌族的史实,将民族大团结的因素加入其中,对故事主题进行了升华,展现了“和则两利共兴旺,战则两伤俱遭殃”的民族和谐相处理念。
大型历史剧《西狭长歌》《麦积圣歌》及《大秦文公》亦是曹锐深入挖掘地域历史进行创造性演绎的精彩呈现。《西狭长歌》不仅精彩演绎了被称为“汉三颂”之一的《西狭颂》摩崖石刻,还为其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永远会被人民铭记。《麦积圣歌》将西魏皇后乙弗氏被迫在麦积山出家,后被赐死的史实与麦积石窟第44窟的乙弗氏雕像进行了艺术的绾合,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艺术创作,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为百姓免遭涂炭毅然走向火台自焚的乙弗形象,故事情节编创合理,艺术形象感人至深。《大秦文公》则以秦国先祖辅佐周平王东迁为历史背景,艺术地再现了秦国先民在陇东南建立政权的悲壮历程。纵观曹锐的历史剧,都是以甘肃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同时站在现代人的立场,深入挖掘历史及历史事件中的永恒主题,通过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反映时代精神、彰显主旋律。这些剧作抓住历史,化史为诗,在关注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了戏剧舞台艺术的宣传与教育功能,因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除了历史剧,曹锐的现代剧也能在地域历史的追溯中较好地处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体现地域历史古今演变的内在关联。陇剧《苦乐村官》故事的发生地在宕昌哈达铺,讲述了一个不甘贫穷落后、勇于进取、敢于思变的农村基层干部带领乡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最终脱贫致富的故事,显然更具历史与现实的契合感。大型秦腔现代戏《民乐情》,真实再现了一个为改善农民生活,切实解决农村缺水问题而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积极投身水利建设的县委书记的感人事迹。曹锐通过她的戏剧生动地展现了陇原大地上千千万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干部为带领民众脱贫致富开创性工作、无私奉献的美好形象。
另外,曹锐的剧作中,甘肃地域文化符号十分鲜明。《官鹅情歌》中氐族古朴神秘的祭祀,《苦乐村官》中“风摆柳”“地油步子”“睡式”等皮影戏的传统表演模式,音乐中“花儿”因素的穿插以及道白中戏剧语言的方言化,都展现出曹锐戏剧“本土化”创作的尝试与努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曹锐非常珍视甘肃独有的剧种——陇剧,每一次创作她都会优先考虑使用这种“渊源古老而又格外年轻”的声腔艺术进行演绎,并在陇剧创作中加入了更多的歌舞元素,“花儿”等民间小调的穿插演唱以及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加强对舞台效果的唯美呈现。曹锐对陇剧的改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陇剧的品质,更好地实现了陇剧文学性与艺术性的平衡,为陇剧与当下的审美趣味、欣赏习惯以及现代艺术和市场体制达到统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