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中医文化传承百年 为何还如此发达?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0-04-24 10:01:24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提起中医,就不能不说甘肃,在今年的这次疫情期间,甘肃可谓是给大家交了一份连附加题都满分的标准卷,从中除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外,还能看见甘肃中医药文化的发达。

提起中医,就不能不说甘肃,在今年的这次疫情期间,甘肃可谓是给大家交了一份连附加题都满分的标准卷,从中除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外,还能看见甘肃中医药文化的发达。从远古时期,伏羲“制百药,研九针”开始,慢慢酝酿到现在,中医药文化作为一项特殊的文化,已经渗透到甘肃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利用中药养生治病,创收成之外,还为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创造了新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甘肃的中医药文化为何如此发达?

360截图20200424095901035

历史渊源: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

说起甘肃中医药文化,就要从三皇之一的伏羲开始说起,众所周知,甘肃天水市是伏羲文化的发源地,根据《帝王世纪》的记载: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被后世的中医界所追奉,称他为中医药学之祖和针灸文化之祖。甘肃也因为他的缘故,在中医药学上,比其他省份先走了一步。

此外,根据考古学家证明,甘肃还出土过两部中医界的著作,堪称甘肃中医药文化的宝藏。首先是在敦煌市莫高窟藏经洞内数量接近五万卷的书籍,医学残卷至少在六十卷以上,为后世开展中医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被外界称为敦煌医学。

此外还有武威汉代医简,中国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简牍,共3批,是研究汉代中医学、药物学和针灸学的重要资料。可见甘肃中医的历史底蕴和渊源深厚。

地理因素:地处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以甘肃有名的中医药城市定西市为例,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和西秦岭山地交汇区。不仅地势起伏大,且山脉众多,海拔较高,一些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半湿润区,另外一些则是中温带半干旱区,所以在这里经常会看到两种土地,黄土地和黑土地。

适宜的温度,合适的海拔,肥沃的土壤,让中药材慢慢在这里扎根。不同于其他地区种植的经济作物,定西市大多数人以种植中药材为主, 2019年2月,定西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良好的中药材来源,也是甘肃中医药文化发展如此之快的原因。

人文因素:人才辈出,彬彬济济

再深厚的历史渊源,再好的原材料,没有好的人才,没有能继续下去的传承,文化的发展便是一句空话。自古以来甘肃出现过多少丹青妙手呢?仔细数数,除了人文始祖伏羲之外,还真的不少,但最出名的只有两个人,医祖岐伯和皇甫谧。

医祖岐伯是黄帝时期的重臣,专攻中医药,他和黄帝共同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的医典《黄帝内经》,有学者评价为:“岐伯是我国上古时期一位有成就的博物学家和中医学理论的奠基者”,后世经常将医学称为岐黄之术,其中的岐,便指代岐伯,他也因《黄帝内经》被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皇甫谧是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写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被后人推崇为世界针灸鼻祖。由此享誉海内外。如今每隔几年都会举办皇甫谧大典,吸引中外无数人前来祭拜缅怀,司马炎评价他:“男子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

几千年来,甘肃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在药材,药理,针灸技术上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甘肃的中医不仅拥有独特的诊疗方法,还流传着一些有效方药,对人类防治疾病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单单看它这一次在疫情治愈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俗话说:“西医治本,中医治根”,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得了病就不能讳疾忌医,您说对吗?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