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起,张掖、金昌、武威三地的河西宝卷交流研讨活动在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凉州宝卷传习所”举办。张掖、金昌、武威三地的河西宝卷传承人,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张掖调研基地、河西民俗博览园、泰真文化传播中心、张掖市图书馆、河西学院、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凉州区文化馆等地的专家学者和“非遗”工作人员参加了此项活动。
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河西宝卷成熟、盛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宝卷在明清两代大量产生,盛行于全国许多地方。在河西地区的广大农村,宝卷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河西三地宝卷交流活动其目的是传承河西宝卷文化、促进民俗文化交流。活动中,三地的河西宝卷传承人共同念唱了《红西路军征战》等河西宝卷。其中,还邀请凉州贤孝省级传承人董永虎表演了凉州贤孝唱段。同时,张掖、金昌、武威三地河西宝卷传承人还演唱了各自地方特色的凉州小宝卷、地方民歌、小调、搅儿等。张掖市委党校原副校长任积泉先生、河西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文仁教授等对传承人的表演进行了点评。此外,宾主双方还互赠了书法作品、宝卷印本、文史书籍等。
河西宝卷目前的传播形式有两种:一种文字传播,另一种口头流传。研究专家认为,河西宝卷中劝人向善、助人为乐的精神,及对父母尽孝、与兄弟和睦、同他人友好的品行和勤劳生产、爱惜粮食的美德,对培养现代人良好的品德、促进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作用。而研究河西宝卷,有助于研究敦煌学。“河西宝卷”是活着的敦煌变文,是敦煌变文的嫡传子孙,从中可以进一步认识敦煌变文的特质。同时,河西宝卷还是中国俗文学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俗文学史、民俗文化史都有一定的帮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