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记者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展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貌,切实发挥乡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榜样引领作用,市文明委组织开展兰州市首届“新时代最美乡贤”评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发动、深入挖掘、层层推荐,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候选人公示、评选委员会综合评议,评选出10名,分别是:王林仁、魏仁科、杨顺杲、柴世昆、薛守诚、丁述学、钱其峰、豆乾坤、崔德祥、达世奎。
王林仁,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人。2009年退休后应聘为河桥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经常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宣讲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帮助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还是一个积极倡导“孝行天下”的实践者,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操持庄户人家婚丧嫁娶方面的事情,对鳏寡孤独者多有体恤和照顾,对困难家庭更是鼎力相助。
魏仁科,皋兰县石洞镇文山村人。曾参与《皋兰人物传略》《中国共产党皋兰历史》等编辑工作。历时五年主编完成《文山史话》。他以一己之力解读文山村历史、聚众之力研究文山村历史。化难为易,为普及文山村历史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经过四年的实地考察、老人回忆、采访座谈等形式,从史海钩沉、古迹遗址、民俗乡韵、方言俗语等10个方面记载了文山村的历史,反映了文山人民的创业、变革、奋斗的精神。
杨顺杲,兰州新区西岔镇岘子村人。老人56岁时提笔著书,长期义务为各家各户修家谱、立家规、写对联,撰写了自传回忆录《笔墨札记》。他潜心研究皋兰县历史,积极搜集整理村史资料,通过走村串户,耐心细致的考证和记录,完成了小楷书写的《岘子村轶事闻录》《岘子村地名考及古迹》《大事记》《岘子村人物传略》等作品。他花费两年时间完成了村上杨姓家谱的修订,还义务帮助村上魏氏、王氏家族和周边团庄村、阳瓦窑村、沙岗子村等其他姓氏修订家谱。
柴世昆,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街道柴家台村人。86岁的老人柴世昆,用一生践行着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半个世纪来,柴世昆为十多位德高望重逝世老人,以孝子们的名义撰、读祭文,重在提倡厚养薄葬。耕读传家,贵在善德,他向邻里赠送个人著作近四千册。撰写了《五福临门“根”在家庭》《建立家庭档案好处多》《农家过事习俗》等短文,并编入《拾捆集》《拾捆集续册》,还编著《对联集锦》《茶余饭后说防病》等。
薛守诚,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河咀村人。薛守诚刻苦钻研农业实用技术,带头学用农业科技知识、带头示范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协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向周边农户推广新品种,传授种植技术,解决销售。注册“金红古”商标,建立两个协会门店,遵循“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宗旨,维护了红古蔬菜品质,使红古川里更多的老百姓尝到了甜头,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丁述学,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人。1997年丁述学为家乡上庄村争取澳大利亚人畜饮水扶贫工程。1998年争取资金50万元策划修建了上庄小学教学楼。2010年,创立了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爱心文明委员会,精心打造爱心文明传承基地和敬老爱老端午节敬老品牌文化。同时他还扶弱济困,为孤寡老人建新房,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弘扬家风撰写家谱家训,教育族人爱国爱家。
钱其峰,榆中县夏官营镇高墩营村党总支部书记兼主任。自1986年担任村干部以来,他以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己任,夯基础、兴水利、建学校、壮产业。二十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高墩营村的村民告别涝坝水,喝上了自来水,全村硬化主干道25公里,沙化田间道路11公里,95%的村民依靠种植蔬菜脱贫致富。
豆乾坤,兰州高新区连搭镇麻启营村人。出资邀请榆中县武术协会到村里进行武术表演,邀请中国国画院(兰州分院)书画家们来村里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与村上其他企业家一起出资金,批手续、找专家、做勘测,找来钻井队,并与钻井队的工作人员吃住在一起,解决了全村数千人的饮水问题,得到了群众普遍的认可和赞誉。
崔德祥,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花寨子村人。他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共新修村组扶贫道路3条,全村通机耕路率达到100%;新建人饮工程3处,为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他退休后仍默默贡献自己的光和热,积极参与全村建设活动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达世奎,兰州市西固区达川镇吊庄村人。达世奎人生经历了三次创业:开办磨坊,从事拖拉机运输,开办机械加工厂。他自掏腰包垫资带领村民积极建设吊庄村小学,捐款2万元并承建了吊庄村大舞台,带头捐款修缮张岗公路。热衷于村里的公益事业,但凡村里春节期间组织社火、歌舞表演等活动时,他都会出钱出力,无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