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康县城关镇立足镇情实际,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全面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特优产业、电子商务、创城等重点工作,夯实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拓了群众增收渠道,增强了发展动能,提升了百姓生活水平和满意度。
美丽乡村铺就幸福道路 全域旅游引领美丽经济
盛夏时节,走进康县城关镇土黄沟村,绿树成荫、楼房林立,到处都是一派祥和奋进的气象。
“我们土黄沟村是2018年建成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乡亲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主动投工投劳硬化庭院、修建活动广场。近两年来,我们村新修河提1800米,便名桥4座,护村护坡600米,农家书屋1座,公厕3座。实施的安全饮水工程惠及210多家农户。”土黄沟村村主任李吉祥说,“在全力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我们村的农电网改造和移动光纤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并结合每周二的‘主题党日’活动,扎实开展‘四清五无’和‘拆危之乱’行动,清理了农户房前屋后乱推乱放、乱搭乱建,彻底改善了农户居住环境‘脏乱差’现象。”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把我们村建设得这么好。”崔明英老人高兴地说,“家里修了两层楼房,但还没装修,儿子去新疆打工了,县上、镇上的干部常来看望我、帮助我,我有时也在村上的合作社打几天零工挣些零花钱,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得挺好的。”
近几年,城关镇按照“打造点、连成线、形成面”的定位,将土黄沟村美丽乡村向孙家院、咀台村延伸和提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县城新区。与此同时,该村积极发展以“党建+乡村旅游”“党建+电子商务”“党建+特色产业”为基础的多元富民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户稳定稳步增收致富。
2019年喜获“中国最美村镇”荣誉称号的城关镇香子坝村,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美食村。
“我们村是从2018年3月开始打造美丽乡村的,修建了完善了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廊桥等公共基础设施,还砌起来护庄河堤,每家每户的房屋、庭院都进行了风貌改造。”城关镇香子坝村村主任助理李生杰说,“当年9月17日,我们就举办了美食节,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一下子就化茧成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年68岁的李月梅在家里主要经营煎饼、杂面节节、水饺等农家小吃,每逢周末、节假日每天都能卖300多元。李月梅老人说,“现在环境好了,来耍的人也多了,我们的家常便饭也能挣钱了。今年受疫情影响,生意不太好,往年从4月底到11月份左右,六、七个月时间就能挣4万多元。”
同行的城关镇纪委书记、包片领导瞿昌福告诉记者,“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结合香子坝村的区位优势和群众意愿,着力改造完善了24座花园式庭院,全力支持主观愿望良好、传统饭菜技艺精湛的10户农户,依托自家小院开办了‘和气搅团’‘雪琴豆花面’‘玉林面茶’‘国堂杂面’‘生杰饺子’等传统农家特色小吃店铺10家,经营包子,荞面煎饼,包谷面馍、土黄酒等具有代表性的32种特色饮食,全力打造了香子坝民俗美食品牌,拓展了乡村美食旅游,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
据了解,曾经的城关镇香子坝村班子涣散,群众思想观念陈旧,村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十分普遍,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通过整顿班子作风、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科学合理规划定位,提升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整理特色文化,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升级,让群众振家兴业,重归朴实乡风。并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充分彰显山水相映、风景秀丽的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村内烤酒、酿醋、磨面等古老手工技艺,发扬“半边天”聪明贤惠茶饭好的优良传统,把地道的康县民间小吃集中经营,建成了“人在花中,花在绿中”的田园式体验性旅游美食村。
从建设美丽乡村到发展乡村旅游,康县城关镇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新变化。截止目前,已经建成了以凤凰谷、香子坝、罗家沟、冯家峡、东沟等村为代表的旅游观光村和休闲娱乐“后花园”,村民们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钱的梦想。
多元产业释放绿色红利 特优山货触“电”腾飞
家住康县城关镇吴家沟村的吴青周,自2000年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就积极谋划发展特色产业,现如今160多亩猕猴桃、40亩金葵花长势良好。
“我们的猕猴桃去年就已经开始挂果,按照目前的长势,今年预计能采摘3吨左右;为此,镇上也帮我们规划筹建了一个100吨的保鲜库。” 吴青周指着满山坡的猕猴桃苗子高兴地说,“我把锄草、摸芽等工作都承包给了村里的弱劳动力,近几年仅劳务工资就支出了20多万元。等以后果园大面积挂果、效益好了,我要带领全村的乡亲们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今年1月8日,该镇斜崖村鸿泰农业产业园广场上热闹非凡,一沓沓百元钞票格外醒目。村民们欢聚一堂,谈论着电子商务、特优产业、“三变”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享受着成为“股东”后再次分红的喜悦。“这次分红,我分到了18000元,心里很高兴,特别感谢刘总他们这一帮年轻人。由于家里老人年事已高,孩子还小,不能出门打工挣钱,只能在家里干农活。自从去年与康县鸿泰农业公司合作,我负责栽植盆景和花卉,他们公司负责销售,效益很好。”康县城关镇土黄沟村村民孙崇发双手捧着沉甸甸的“红利”激动地说。
“我们把流转来的1000亩林地打造成了蜜蜂的‘快乐家园’,并注册了西秦岭、陇原蜜都、蜜颜露、蜂群部落、菌群部落、约酒蜜等14类商标,申请了蜂蜜养生茶和约酒蜜两个专利;去年为群众分红263500元,今年我们将再次延伸产业链,加大扶持力度,全心全意为家乡父老的甜蜜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在康县鸿泰农业公司总经理刘鸿飞的未来规划中,他们将立足康县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把流转的1000多亩土地打造成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知识科普为一体的蜂文化产业园,把小企业做成大企业,把大企业做成大家的企业。
刘鸿飞说,“去年8月,我们县知名电商‘陇来喜’加盟到我们企业后,我们的山货销售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9、10两月仅野生猕猴桃就售出了3万多单80多吨。今年我们在全力做好线上销售的同时,还要着手打造星空酒店、窑洞KTV和蜂文化餐饮,力争把企业做大做活做好,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为乡亲们创造更多更实在的红利。”
从“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到“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借助网络的力量,让康县的多元特优农产品亮相全国。 “去年,我们为了带动全县闲余劳动力发展电商,修建了300多平方米的电商扶贫服务驿站和网红直播间,组建了康县网红电商营销团队,把我们的特色农产品推向了全国;对缺技术和劳力的贫困户免费提供托管养殖服务,稳定他们的收入。我们服务驿站还免费为群众加工土蜂蜜、野生猕猴桃、野生板栗等康县‘山珍’,在统一品牌,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开辟了‘认购’等多种销售渠道。”康县鸿泰农业公司旗下“陇来喜”商城负责人王谢红说,“今年我们将积极动员返乡青年一起发展电子商务,为康县的土特产销售拓展新渠道,为群众利益最大化努力。”
近年来,康县城关镇立足镇情实际,发挥绿水青山特产多的资源优势,聚力打品质牌、生态牌、绿色牌,多形式开展网店扶贫、创业扶贫、产业扶贫、入股扶贫等多种电商扶贫模式,有力有效助推了全镇脱贫攻坚进程。
“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我们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坚持把产业扶贫、电子商务发展等作为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为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康县城关镇镇长王贵强说。
同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携手共建幸福美丽生活
一个个主题教育基地,一条条整洁的城市街道,一处处美丽的绿地公园,一座座和谐的居民小区,一幕幕缤纷的生活场景,正是康县这座城市的文明剪影。
自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康县城关镇紧盯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居民综合素质和群众生活质量的目标,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全面推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抓手,按照夯实基础、重点突破、扩大成果、常态长效的总体思路,坚持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在全镇掀起了“创城”新高潮。
就该镇西街社区而言,管辖区东至南河桥北至斜崖村头,西至孙家院,辖区有居民住宅楼110栋,住户2237户,居民1966户,总人口4485人。“我们社区大多属于老旧小区,无人管理,环境卫生、楼院文化都很差,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辖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都设定了网格管理员,管理员负责政策宣传,惠民政策的落实、居民综合管理、环境卫生整治等一系列工作”该社区主任冯桂英说,“在加强楼院管理的同时,我们社区还发动志愿服务队,针对背街小巷和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电线杆上的‘牛皮癣’,进行大力整治。”
“我们无偿提供挖掘机清理公共区域的陈年垃圾是为了给邻居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警告那些乱扔垃圾的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一个文明的人、有修养的人。”优秀志愿者高勇说。
冯桂英说,“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康县各级组织上下一心、通力协作,通过文明宣传教育,城市形象、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如今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乱贴画广告,乱穿马路,乱建乱搭棚亭房屋的行为已不复存在。”
“为了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传扬奉献精神。我们社区评选出了白雪、杨发武、郭林等15户‘最美家庭’和世纪花园等4个‘文明楼院’,激励引导全社区居民进一步树立爱祖国、讲文明、尊道德、奉诚信、乐友善的价值理念。”西街社区党支部书记侯丽霞说。
“在创城工作中,我们镇以党建为引领,以开展拆危治乱,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秉持‘市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的文明理念,全镇上下同心协力、奋勇争先,文明创建热潮此起彼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素质逐渐提升,文明之花遍地绽放。”康县城关镇党委书记李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