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州—西宁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发展备受瞩目。5月1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在甘肃省兰州市签订《深化甘青合作共同推动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两省将共同建设兰西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加快兰西城市群市场一体化进程,标志着兰西城市群建设正式吹响“号角”。
海东如何在兰西城市群中紧跟步伐、站稳脚跟?做强中心城市是首要,推动海东“中部崛起”是支撑,加快“西宁·海东都市圈”重点领域一体化进程是关键,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是引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方向。日前,本报记者通过走访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两地,欣喜地发现,两地已在生态环保联防联治、交通路网共建共享、文旅商贸和融共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开展区域合作。
即日起,本报推出“关注兰西城市群建设”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菜篮子”里盛满两地情
——关注兰西城市群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和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共处河湟文化腹地,地缘相接、血脉相亲、文脉相连、经济相融。
这两个节点,是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与内地进行物资交流的主要运输通道和经济联系纽带上的咽喉节点,境内多条国省干道交通相连,兰青铁路复线、兰新高铁贯穿全境。去年底,两地“连心桥”川海大桥正式通车,两地往来时间由40分钟缩短至5分钟。
今年年初,两地以兰西城市群农田深度融合为主题,创新农产品展示、销售模式,推动农业与三产融合。两地全力打造的兰西城市群“菜篮子”基地和都市农业基地被提上议程,通过采摘暨高质量农产品宣传推介会、现场观摩,在全域旅游、特色农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合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5月底,记者走进位于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的沿雅梨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看到,一罐罐软梨饮料接连下线,工人们动作麻利地打包装箱……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总经理荆秀芳是土生土长的民和人,她瞅准当地丰富的软梨水果资源,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研发软梨果酒、软梨果汁饮料系列产品。“选择在本地建厂,就是试图打造民和县隆治乡本地的软梨深加工品牌,不仅能够带动本地的果品收购、加工等产业链的发展,还能带动本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荆秀芳说。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软梨饮品销往甘肃、青海两地。甘肃省为民和县软梨饮品开辟绿色通道,各大商场、超市、酒店等免费为此提供货架,提升民和软梨饮品的知名度。每到软梨丰收时节,该公司也会大量收购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的软梨,加快甘肃、青海两地果品的流通,丰富两地市民的菜篮子。
地处湟水河畔的民和县马场垣一带因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有史以来盛产瓜果蔬菜。这几年,马场垣的村民不愁销路。由于种类多、品质高,马场垣乡下川口村的蔬菜得到了甘肃客商的青睐,一大批甘肃客商都会来到马场垣的田间地头收购民和的瓜果蔬菜。菜农们表示,只要大家种得出蔬菜,就能全部卖掉。
李元是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的一名客商,他已经连续好几年在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订购蔬菜。“这里的蔬菜品相好,尤其是笋子,特别受南方消费者欢迎。目前已经陆续发往重庆市和四川省宜宾市等地。”李元说。
记者了解到,民和县还将依托民和、红古两地加速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扶持传统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使蔬菜种植成为振兴农村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让两地市民菜篮子里的农副产品更加丰富。
目前,民和县与红古区两地在现代农业、规模养殖、特色养殖等方面落地项目增多,逐步实现产业互补、资源互补,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共赢。两地还联手推介特色农产品,联合举办冬季采摘暨高质量农产品宣传推介会,先后在民和海鸿广场、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对来自两区县40余商家100多个品种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推介。
下一步,两地将依托优势叠加、短板互补,整合资源,协同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联合打造河湟特色循环农业;共同抢抓部省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机遇,发展高效果蔬产业,努力提高果蔬产量;共同打造伊利乳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民和保上游奶源供应,红古保下游产品销售的协同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