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大自然历经千万年的沧桑,造就了张掖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戈壁沙漠、湿地湖泊、绿洲沃土、丹霞地貌的无穷魅力,形成了鬼斧神工、风光奇绝的自然景观。行走张掖大地,美景天成,惊世骇俗;人文丰厚,底蕴深远。张掖地质公园,像磁场一样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显示出蓬勃生机。
2020年7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张掖等15家地质公园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标识。张掖地质公园正式加入世界地质公园大家庭,成为世界第151个,中国第41个,甘肃第2个世界地质公园。
张掖地质公园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在临泽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1289.71平方千米,由彩色丘陵、冰沟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三个景区、九个泉野外科考区组成。公园主要发育有1.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系“红层”,经构造运动、流水与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彩色丘陵和红色砂岩地貌,西南部的九个泉蛇绿岩套是5亿年前洋壳的重要物质构成,真实地记录了古祁连洋演化为祁连山的历程。公园地质遗迹景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规模之宏大世所罕见,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是一座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地质遗迹保护于一体的大型地质公园,对研究自白垩纪以来青藏高原及祁连山的隆升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和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同时独特唯一的地质地貌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张掖地质公园先后荣获“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全球最刻骨铭心的二十二处风景之一”和“全球二十五处梦幻旅行地之一”“三十个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中国最美外景地”等殊荣。
锲而不舍抓实申报创建
说到张掖,张掖人总是因“金张掖”的美名充满自豪而津津乐道,一个“金”字把张掖优越的禀赋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所造就的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和丰饶的物产;几千年来地理变迁、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商贸往来造就的丝绸之路重镇的战略地位和灿烂文化;青藏、内蒙古两大高原交汇过渡造就的丰富性、独特性兼具的地貌形态和大美景观。这一切使“金张掖”名至实归、享誉古今。
张掖地质公园拥有除海洋以外所有的地貌景观,堪称世界地貌景观大观园,彩色丘陵更是全球独一无二,享有“中国彩虹山”美誉。2008年张掖地质公园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4月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2015年9月通过原国土资源部检查验收并批准命名。2014年冰沟丹霞景区和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彩色丘陵景区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张掖地质公园的建立,既有效地保护了地质地貌自然景观,又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彩色丘陵景区旅游出现了“井喷式”效应。2014年至2019年,分别接待游客64.54万人、107.93万人、141.31万人、192.18万人、232.68万人和260万人,环比增长为68.56%、67.23%、30.93%、35.99%、21.07%和11.74%,年均增长率超过40%,张掖地质公园已成为甘肃省成长性最好的旅游景区。
2017年年初,市政府将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5月,市政府启动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
2017年12月27日,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十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评审会。根据评审结果,张掖地质公园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获得2019年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资格。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张掖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开展地质科研科普、生态环境保护等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世界地质公园,一个地方走向世界,为亿万人瞩目的闪亮品牌和耀眼名片。对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张掖,为了迈向这一世界级品牌,自上而下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人一我十,奋力攻坚,奇迹般地将张掖地质公园彩色丘陵、冰沟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九个泉野外科考区面貌打造一新,将一轴地质长卷浓墨重彩呈现在人们面前。这3年间,张掖地质公园人付出了很多,奉献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从2017年5月张掖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了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以来,全市克服资金困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以赴推进“申世”进程。据统计,近年来,张掖地质公园总共投入的建设资金达35亿元之巨。
“倒计时”工作与超常规进展
可以说,张掖的旅游从不缺世界级的景点,却一直没有世界级的品牌。由此,张掖旅游叫不响世界。为了让张掖的旅游走出深闺,2017年,张掖以前瞻眼光自我加压,郑重决定: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申世”历程是一篇宏篇巨著。但对于张掖来说,要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完成从一张白纸般的基础到具备“申世”条件,其间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不要说其他,单单为了能在2017年底跻身当年申报的盘子,负责相关材料的工作人员与专家就累得脱了一层皮。由正式得到同意上报通知到原国土部评审只有短短二十多天时间,为了不错过国内评审,张掖申世办的工作人员与北京一彩空间公司、省地矿局张掖水勘院的专家们全力以赴,日夜奋战,潜心钻研,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及相关材料。
时间不足是此次申报工作的最大障碍。长计划短安排、“倒计时”工作法很快被运用到紧张的“申世”进程中来。作为统筹全局工作的市申世办时刻绷紧神经,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检查落实。
“申世”工作在2019年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3月23日,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第四届公开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经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执行局代表团评选,全球14个地质公园获得2019年度世界地质公园(UGGp)候选资格,张掖地质公园成功入选,国际申报顺利完成。
合作·借鉴·提升
世界地质公园具有特殊的地球科学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以罕见的地质遗迹为核心内容,且融合了优秀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由于起点、要求高,目前,我省仅有敦煌获此殊荣。
张掖旅游虽然有了近几年的强劲发展,但要真正走进世界级的殿堂,差距不可否认,学习与借鉴是必须的。
在“申世”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后,张掖市有关部门就开展与高校的研究与合作,主动向已申报成功的省内外世界地质公园学习,力求提升园区的科学内涵,发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提升公园的地质科学研究水平,张掖先后与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签订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使教学实习与“产、学、研”项目相结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还与兰州大学就地质公园科普与环境教育方面展开合作,以国际化、全球化视角,深入研究“地质公园与科普推广、环境教育”主题,借助虚拟地球等地理信息技术平台,宣传、推广张掖地质公园。
另一条路是学现成的。从2018年以来,市申世办先后三次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我国不同类型世界地质公园成功申报的经验和做法。湖南湘西和安徽九华山、湖北黄冈地质公园留下了考察人员的足迹;山东沂蒙山、北京延庆地质公园见证了考察人员的探索历程。这一切,不仅为张掖市的“申世”工作提供了借鉴,也为地质公园的迎检接待方案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此外,“申世”工作人员还通过赴浙江温州雁荡山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拜访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的领导和委员等契机,加强了张掖地质公园与国内其他地质公园的学习和交流。
大手笔投入扮靓地质奇观
近年来,张掖市先后开工建设七彩镇、丹霞快速通道、丹霞景观大道、综合游客服务中心、广场及环形干道、内部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河西民俗博览园、丹霞通用航空机场、张掖地质公园博物馆、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华夏牡丹文化旅游观光园、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冰沟山庄等重点旅游项目22项,完成投资35亿元;新建续建丹霞摄影国际酒店、景区北入口综合服务区、丹霞轨道交通、丹霞花海、丹霞七彩古街、河西民俗博览园高老庄复原工程等重点旅游项目15项,完成投资5亿元。筛选储备优势旅游项目对外招商引资,甘肃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长城影视等一批知名企业落地张掖地质公园开发建设文化旅游项目。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高标准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16座。临泽县、肃南县多方筹措资金4000多万元,配套完善地质公园供水、供电等设施,地质公园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不断完善公园外部交通,建成丹霞快速通道、景观大道,实现了高铁、G30高速、312国道与公园的无缝对接,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可直达景区的“快车道”,建成丹霞通用航空机场,开通了旅游专线,公园的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
“申世”工作准备得怎么样,绝大部分是看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如何,而建设景区相关的配套设施成为重中之重。
在这方面,张掖市始终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并严格按照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的有关要求,在加快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景区生态环境和地质遗迹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经过建设,张掖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挖掘和提升,地质公园博物馆经过提升改造达到国际水平。彩色丘陵景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估验收并被命名。景区内外的标识标牌已全部“改头换面”,使用了中、英文对照,做到与国际接轨;景区周边客房、餐厅、过道等原有的装饰画面也全部换成了景区的风光照片。与此同时,各景区科普宣传推广工作扎实推进,使张掖市“申世”工作在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中深入人心。
携手申世,迈向世界。这里神奇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地质地貌与完善的旅游设施将搭乘“世界地质公园”快车乘风破浪走向世界。市“申世”办副主任、张掖地质公园管理局局长祝鹏先说:“张掖地质公园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为契机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不但各景区设施得到完善、质量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它催生了空前的合力效应,全市上下形成的资源整合理念、旅游精品意识、品牌战略眼光势必使张掖旅游产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