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每个有历史故事的城市总有一座存储记忆的博物馆,那么到了甘肃旅行,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就是了解甘肃必打卡的一个地方。临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先民居住,全州境内有文物遗址548处,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素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
临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现有各类馆藏文物4288件,珍贵文物1001件,其中一级66件,主要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彩陶,特别是以代表中国彩陶文化最高成就的马家窑文化彩陶最为丰富,品级上乘。因最早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300年-4000年。
马家窑彩陶器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它源远流长地孕育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是中华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马家窑文化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分为马家窑、边家林、半山和马厂四个类型,代表不同的发展时期。因此也被称为是史前的“中国画”,是解读史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无字天书。
我们先来看看马家窑类型彩陶吧。它以橙黄陶为主,器型丰富多彩,以盆、钵、碗等饮食器为主,同时大型贮藏器瓮、罐逐渐增多,说明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色彩以黑彩为主,晚期出现了白彩,纹饰大都用浓亮如漆的黑彩,在细腻光滑的橙黄色陶底上绘画出漩涡纹、波浪纹、草叶纹、弧线三角纹、圆点纹、平行网格纹等。其中大量水波纹,说明这个时期是崇敬和赞美水的水文化时期。很难想象这是几千年前人类制作的陶器,线条的流畅与灵动,放在今天也丝毫不逊色。
边家林类型彩陶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康乐县边家林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850年—4650年,陶器以橙黄陶为主,器形有壶、罐、盆、瓶、碗、钵等,出现鸡冠状的附耳和红彩是这一类型的主要特征。
花纹有平行宽带纹、大小三角带纹、折线纹、平行弧线纹、两方连续旋纹、葫芦形网格纹、水波纹等。
它以浑厚的造型风格、和谐的图案布局、富于变化的纹饰,形成了独自的艺术特色,为半山类型彩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半山类型彩陶因1924年安特生首先发现于广河县的半山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650年—4350年之间。陶器以橙红陶为主,彩陶主要以小口鼓腹壶、单耳壶、双耳罐和钵为主,造型特征主要为腹部向外鼓出,弧度饱满。
多以黑红彩相间的线条勾画出各种图案,花纹一般饰于器物上腹,纹饰以旋纹、锯齿纹、菱形纹、葫芦纹、网纹为主,具有华丽精美的艺术风格,大型贮藏器壶、瓮、罐等成为半山类型彩陶的主要器型,反映了农业定居生活的进一步发展。上图这个半山类型菱格纹是不是和今天很多名牌包包的纹路差不多?时尚感十足,纯中国手工制作,棒棒哒。
马厂类型彩陶因最早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距今约4350—4050年,彩陶器表大量出现红色陶衣。
马厂类型彩陶的色彩以黑彩为主,兼施红彩,纹饰以四大圆圈纹、变体神人纹、波折纹、回形纹、卦形纹、菱格纹和为主,构图富于变化。
其中四大圆圈纹和变体神人纹为马厂类型的重要特征。彩陶上出现了大量的墨绘符号,常见的有“〇”、“×”、“十”、“一”等形状,可能是当时一些氏族部落的记号,也可能是文字的前身。
随着时间推移,马厂类型初期画着四圈纹,之后将四圈纹转为两圈纹,另两面画上能够战胜水患,保护土地的蛙神纹,先民表达了强烈希望战胜水患的要求,出现了战胜自然的思想。
看到这里,是不是对彩陶有了全新的认识了呢?都说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蕴藏着巨大的智慧,临夏彩陶就是最好的证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