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蹦子与霸王鞭这两种民间艺术结合在一起,按照舞台表演形式重新设计队形,利用道具、服装优势,改编成了舞蹈。”甘肃省嘉峪关市文化馆艺术总监李秀娥表示,“让田间地头、走街串巷的社火表演在舞台上绽放光芒,展现它另一种美,引起大众对它的关注。”
盛夏时节,甘肃省嘉峪关20多位退休人员,练习、演绎由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蹦子与霸王鞭结合,创编出的新舞蹈《欢天喜地庆丰收》。
日前,《欢天喜地庆丰收》在“舞蹈世界”首届全国网络舞蹈大赛暨“舞蹈世界”第四届中外电视舞蹈大赛选拔赛中,入围第三批作品。
李秀娥说:“没想到传统的古老艺术搬到舞台,会得到观众认可。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是让大众对传统非遗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学习推广。”目前参加表演的人都是来自企业、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共有26个人。
如今,很多人慕名而来,学习这种“社火舞”。“以前我印象中觉得地蹦子、霸王鞭就是社火,逢年过节在大街上表演,怎么会搬到舞台上,看了他们的表演觉得很好看,挺有意思,民间艺术也可以在舞台上绽放光芒。”舞蹈爱好者刘畅她说。
今年73岁的马聚文是嘉峪关地蹦子非遗传承人,他说,以前农村文化活动较少,农闲时人们喜欢聚集起来,跳一跳。现在年轻人不喜欢“老东西”,通过编排,让古老艺术重放光芒,让传统文化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