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响了远古的寂寞,琵琶弹拨着思念的泪珠......”一大早,嘉峪关东湖广场上伴随着韩磊的《梦回嘉峪关》,“激情飞舞”舞团正伴着欢快的旋律起舞。
舞团团长杨利打气小康生活
“我们舞团每天都有六、七十人来这里跳舞锻炼,定期还能去演出比赛,享受快乐健身的同时还能拿荣誉,这些都得益于市里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舞团团长杨利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东湖生态旅游景区里一派热闹,跳健身舞、踢毽球、跑步、打羽毛球等都成了嘉峪关市民热衷的运动。
“风吹石头跑,遍地没有草,树上没有鸟”是嘉峪关多年前的生态环境写照,如今,“绿色”成为了这座西北戈壁城市的保护色。
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晨练的老人
建市以来,嘉峪关依靠科学、超前的规划理念,依靠“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不懈坚持,在昔日荒凉的戈壁滩上,一座跨河而建、南北并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兴城市已经拔地而起。
自1995年起,嘉峪关连续开展“绿化年”活动,坚持不懈在戈壁荒滩植树种草、建湖蓄水,先后建成公共绿地110多处、2696公顷,城市公园14座、人工湖20余座。目前,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2%和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27平方米,城市居民“出门见绿、伸手触水”。
游客景区打卡留念
经过多年的建设管理,嘉峪关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与管理能力持续提高,湿地面积增加12%,植被覆盖度增加17%-20%,土壤含水量增加4%-6%,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恢复,2017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3.73亿元。湿地公园的动植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均明显增加,湿地景观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断优化,湿地水体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活在绿色满城的嘉峪关,市民的精神生活也逐渐丰富,全民打卡健身“十分钟健身圈”已初步建成。
市民晨起健身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嘉峪关市着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民生保障共享,聚焦高质量转型发展、高水平全面小康“两高”目标,下功夫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实现让市民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备、体育健身活动更加丰富、体育健身赛事充分发展。
据统计,嘉峪关市民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4.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8平方米,高于国家“十三五”全民规划实现目标1.8平方米的标准。并且全民健身设施实行免费、低收费开放,平均每个场馆每周开放时间超过70小时,全年开放时间超过330天。目前,全市共有晨晚锻炼点110多个,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全市人口的3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