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州:为城乡融合发展绘就生态底色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王健 时间/2020-08-31 11:16:1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甘州是古老的,因为它承载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印记;甘州还是绿色的,因为它用“生态文明”养育了一方人。

甘州是古老的,因为它承载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印记;甘州还是绿色的,因为它用“生态文明”养育了一方人。近年来,甘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巩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成果和加快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绘就了城区花园环绕、城郊生态农业兴起、百姓勤劳富足的城乡融合发展美好画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城市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成长。作为推进甘州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力军,新墩镇紧紧抓住解决滨河新区建设过程中城郊乡镇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这个牛鼻子,科学分析研判,充分挖掘盘活南华村集体600平方米闲置门店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了滨河新区劳动力开发服务中心。

张掖市陇冠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岳永鹏说:“现在陇冠人力对张掖本地企业招聘是有一定贡献的,张掖的三元乳业、祁连牧歌、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都在我们这边有一些定向的招聘活动,每个月我们召开定向招聘会两次,2020年到现在为止,我们累计有5万人输送转移劳动力,城乡务工人员1000多人以上,现在有一定规模。”

面对劳动力开发的新形势、新要求,该服务中心向着功能齐全、按需培训、指导有力、跟踪服务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不断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为推动全镇失地农民尽早转变为市民,积极融入和服务城市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墩镇副镇长金万义告诉记者:“滨河新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们全镇征用了土地38000亩,拆迁房屋3000多院,有16000多人由农民转变成了市民,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坚持基本生活有保障,征地拆迁后生活更富裕的理念,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使我们农民变市民更加有保障。一是流地安置,给每个合作社预留40到50亩的安置开发用地。第二个方面是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第三,对一些像白塔村、流泉村一些失地群众安排200多人就业公益性岗位以保障生活。”

为了有效衔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城郊乡镇本着融入和服务城市发展的定位,充分挖掘辖区资源优势,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抓手,着力为农业种下“绿色”希望,为城市书写“绿色”未来。目前,新墩镇建设高标准智能化日光温室示范点7个,涉及隋家寺、园艺、柏闸等3个村,共计建设大棚129座,已建设完成大棚钢架71座,水窖127座,大棚看护房95座;长安镇紧抓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计划征用土地3778.78亩,已签订房屋拆迁协议261院,拆除房屋199院,已征收土地3406.18亩;梁家墩镇持续打造现代农业品牌规模,全镇累计建造日光温室1552座,钢屋架拱棚达到1325亩,累计建成蔬菜地头交易市场8个,果蔬恒温保鲜库5座,以设施农业生产聚集区、特色产业带动片、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园、高效设施农业景观带为重心的设施农业发展体系逐步成熟。

长安镇党委书记曹振国说:“今年区委区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长安镇八一村九社260亩裸露土地在区园林绿化局、城管执法局的精心指导下,全部进行了裸露土地的绿化工作,使八一村、前进村、河满村等城郊村社的群众出门就能见绿开窗即能见景,有效改善了我镇周边村社的村容村貌和城市环境。”

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今年以来,甘州区充分借助生态优势和品牌,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植入城市建设管理,打好生态牌,做足水文章,走好治污路,全力让生态这张名片更“美”、让绿色这块金字招牌更“亮”。细致观察当下的甘州大地会发现,“城在林中、人在花中、景在水中、城景交融”的景观效果已经形成,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清污分流、引水入城等目标基本完成,重现湖光山色、水映楼宇、芦苇摇曳、群众富足的“丝路明珠”画面,未来可期!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