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旅游业的“优”与“机”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0-10-21 10:14:03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乡村旅游是新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热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乡村旅游是新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热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为导向,依托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和人口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市建成省级旅游示范村17个,市级旅游示范村38个,市级旅游示范镇12个。城关区、榆中县入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389.517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35.33亿元,同比增长41.56%;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95.384万人次,收入7.71亿元。

兰州“座中四联”,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自古便是丝绸之路重镇,其“两山夹一河”的地域空间和作为沿黄地带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使得兰州在全国的形象鲜明独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00余处。同时,旅游资源特性突出,市区观光游憩河段类型资源与周边旅游资源共同构成的黄河百里风情线,单体数量大,可观赏性在全国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具有广泛的招徕性和显著的城市品牌效应,多元性民俗、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更是独显特色,而“中国西北游、相约在兰州”将兰州旅游的“优”与“机”诠释得淋漓尽致。

政策扶持乡村旅游不断集聚

坚持规划先行。我市制定了《兰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兰州市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建立了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联动抓落实的乡村旅游振兴战略工作机制,将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纳入绩效考核范畴,进行跟踪落实和督查问责,并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对重点任务落实绩效和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政策落实。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市级财政按照旅游示范镇200万元、旅游专业村5万元、星级农家乐1万元的标准进行资金奖补。

“政府鼓励我们开农家乐,我也在自家果园里摆了几张桌子开起了农家乐,嗨,还真不赖,一年收入几万元呢。”今年65岁的魏周言是土生土长的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人,他见证了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魏周言说,在上车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梨园,有些园子里的梨树树龄已有两三百年之久,树身粗壮、树冠高大,枝繁叶茂中挂满着果实。行走在上车村中,游人可切身体会到古诗中所讲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情画意。

陶园街是上车村重点打造的旅游文化街巷。现今的陶园街干净美丽,就连梨园内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彻底清理整治,一面面栩栩如生的文化墙让前来游玩的客人更加舒心惬意。

兰州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借力建设中国西北旅游目的地城市和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重大契机,按照“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全域理念,促进产业融合,彰显兰州特色,着力打造了城关区大兰山、七里河区石佛沟、西固区河口古镇、安宁区仁寿山、永登县吐鲁沟、榆中县青城古镇及兴隆山、皋兰县什川古梨园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形成集绿色生态、黄河文化、民俗文化、度假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深挖资源着力打造“兰州样板”

国庆节一过,随着天气的变冷,兰州乡村游逐渐进入淡季,但走进位于榆中县境内的麻家寺和水岔沟村,却是秋景宜人,层林尽染的村落里村道干净平坦、房屋整齐,古老的水车水磨与新建的廊亭花箱相映成趣,游客在花丛中拍照“打卡”。

“现在的村庄修建了广场,铺设了道路,乡村游渐渐形成气候了,夏天时生意非常火爆,我们的收入也很可观,大家闲时就来这打乒乓球、跳广场舞,很满意现在的生活。”麻家寺村农家乐经营者黄娟难掩喜色地说。

麻家寺村依托二龙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以观光、休闲、旅游、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产业,通过扶持引领,全村现有农家乐34家,年接待周边游客1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800万元左右,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50人。

近年来,我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兰州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古村古镇的旅游资源,推进实施榆中县青城古镇、西固区河口古镇、皋兰县什川梨园等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的“兰州样板”。比如,榆中县李家庄村按照城乡统筹、整村推进的思路,规划建设烂漫花海区、生态田园区、养生养老区、田园野趣区、亲子体验区、生态养殖区、农庄体验区、智慧农业生产区等功能区,推进智慧农业种植、千亩观赏花海、特色餐饮亲子体验、开心农场体验、休闲娱乐、作坊一条街、民俗街等25个重点项目,成为国家财政部确定的全国首批8个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之一。玉泉山庄以民俗特色小吃为主,打造集传统技艺、民俗娱乐、民俗客栈等为一体的度假休闲村,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游客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来紫堡乡丝路·花千谷庄园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特色,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永登县利用苦水玫瑰、冷水虹鳟鱼、红提葡萄、高原夏菜和七山羊肉等农业资源和薛家湾吉普赛风情等人文资源,实现旅游与农业、文化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建成西部玫瑰生态谷、红沙川红提葡萄观光采摘园和中国吉卜赛风情民俗村。

产业带动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震撼,太震撼了!”趁着周末和家人来兰州市西固区河口古镇游玩的市民刘文婷正赶上大型激光水舞秀《记忆盘古》首演。观看后,被这部集声、光、电、水一身,演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惊艳”,“以前虽然知道这个神话故事,但以这种形式来表述却是第一次看到,更加能让人身临其境。尤其从古镇而入,‘日月馆’而出,体验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国庆节前夕,来兰州探亲的赵卫东到河口古镇体验了“晨游古镇、午赏丹霞、夜观水舞”一日游。

我市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作用,制定了七里河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等4个贫困区县旅游扶贫行动方案,指导具备条件的贫困村编制完成了乡村旅游规划,把旅游专业村全部安排在贫困区县,80%的农家乐创建名额重点向4个贫困区县倾斜,今年新建旅游专业村10个、农家乐400家。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比如,榆中县马坡乡张家寺村以“公司+农户”的开发方式,建立了“幸福农家旅游有限公司”,形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实体。

依托资源推出不同类型旅游资源

走进红古区花庄镇,一幅“美丽乡村自在田园”的画卷映入眼帘。这里的青土坡民俗农耕体验园已然成了兰州、西宁等地游客的旅游打卡地。

青土坡民俗农耕体验园通过深入挖掘青土坡村民俗文化、湟惠渠谷丰渠灌渠农耕文化、河嘴驿站文化等文化资源,并携手河咀村、柳家村共同挖掘原河嘴驿站、左公题词鼓楼、湟惠渠总设计师张心一等人物故事,打造青土坡村民俗文化产业,使游客在充分感受田园风情的同时,体验农耕乐趣,享受有机生活。

青土坡村党组织负责人说,2018年青土坡村通过“三变”方式,吸引房屋入股、旅游公司注资,将5户村民家办成了农家乐和民宿,经营收入情况很不错。该村还流转了100多亩土地,规划建设了“家庭农场”,“购买者”可以通过在这里栽种蔬菜、开灶做饭等方式,来体验农家文化。

村民把先生说:“我们农户通过入股可以获得定额分红,像我们这样的‘产业工人’以劳务入股,每人每天可获劳务股收入100至150元。实施优质草莓新品种推广种植,参与农户每亩增收达到1万元以上。现在有了固定的收入,窘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兰州市依托百里黄河风情线、兴隆山、青城古镇、石佛沟、吐鲁沟、丹霞地貌、鲁土司衙门等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精心推出黄河风情观光游、历史文化古镇研学游、亲近自然康养游、醉美乡村四季游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周末到乡村休闲度假。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和节会促销,乡村旅游已成为全市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新业态,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精准脱贫、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