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东西方文明通过这条神奇的古道贯穿起来,而敦煌就位于丝绸之路上。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被重新发现,中古时期连续1000多年的壁画彩塑,还有掩埋在流沙里的无数的美术杰作,改写了中国的绘画史。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敦煌莫高窟的故事,为什么叫莫高窟?
在鸣沙山和三危山周围有一座坐西向东的普通崖壁,公元366年的一天黄昏,行游到此的月尊和尚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对面的三危山有霞光万道,似有千万神佛在熠熠金光中浮现。月尊和尚认为这是佛祖对自己的启示,就决定要在三危山对面的崖壁上开凿一个洞窟,莫高窟1200多年的营造历史就此开始。为了纪念月尊开创首窟,后人就将这里称为莫高窟,意思是莫高于此僧。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历经北梁、北魏、西魏、北周,从隋朝到元朝保存了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堪称地球上最大的古代美术博物馆。在莫高窟323窟的北壁,有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的壁画,张骞跟莫高窟有什么关系呢?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穿越大漠去联系西迁东亚的大悦之人,希望能够说服大悦之人共同对抗匈奴。张骞的两次西行虽然没能实现汉武帝的初衷,但他15年生死卓绝的奔波,踩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此后汉武帝又先后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去攻打匈奴,使汉朝的版图逐渐扩大到了河西走廊,先后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河西四郡,又增加了玉门关、阳关两个边塞,从此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不只是驮着货物的商队,还有四处传法的僧侣,他们往往会在敦煌莫高窟停住,留得久的就开始寻找具有佛缘且适合修行的山崖,开建石窟,用以坐禅和清修。
莫高窟留存下来最早的洞窟叫禅窟,里面的4个小窟仅能容作一人,是供工僧人诵经的地方,而北面的禅窟是古代画工居住的地方,可以想象在荒凉冷寂的莫高窟里,古代画工的生活艰辛困顿,那是什么力量让这些画工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呢?在唐朝莫高窟迎来了它重要的营造高潮,当时的木工、塑匠、画工等开凿洞窟所需的工匠纷纷来到这里开凿洞窟,成为了敦煌的一种风尚。
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让整个河西地区陷入战乱,敦煌也被乱军包围,百姓们人心惶惶。就在此时,当地望族李大滨建造的佛窟落成了,这是一个巨大的佛祖涅槃窟。62年之后,敦煌人张议潮率众起义陆续收复了敦煌及河西地区。后来张义潮派使者去长安报捷,以表示归附。4个月后,唐朝任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在他后来修建的功德窟第153窟南壁,张议潮举行的那次盛大的庆贺游行,也被绘制成了一幅壁画长卷,保存得栩栩如生。正如周武帝灭佛时,敦煌民众仍坚持造窟一样,在动乱的年代,莫高窟佛教圣地其实也正是敦煌民众的一种精神寄托。
在敦煌导游的路线图中,有一处洞窟是必不可少的景点,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在100多年前,幽谧的地方还不为外界所知,那么藏经洞的经卷是如何重见天日的呢?我们把时光倒回到时局动乱的1900年,此时的莫高窟已经十分破败,一些洞口已经崩塌,作为莫高窟的柱石,道士王圆禄的生活平淡无奇,日常清扫洞窟流沙的工作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有一天在清理16窟的时候,突然山裂一缝,王圆禄和工人赶紧用锄头挖开,欣喜地发现了一座佛洞,内藏古今万卷,不过这个意外的发现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
到了1907年春,匈牙利探险家斯坦因为了寻找失落的文明,穿越重重艰难险阻,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传说中的莫高窟。他对王道士的第一印象是忠于职守、古怪、孤傲。第二天斯坦因就对一些主要的洞窟进行考察,对重要的壁画进行拍照,以此来掩饰他此行的主要目的。王道士始终不愿意打开藏经洞封锁的大门,斯坦因不得不在洞窟前常住下来苦思对策。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给王道士照的照片中,王道士身后正是玄奘西游的壁画,而在一卷王道士送来的经卷边角,斯坦因也发现了玄奘二字,他认为这很可能就是玄奘早年翻译的佛经,斯坦因正好带着一本大唐西域记,出于对玄奘的崇拜,让斯坦因找到了与王道士沟通的桥梁。
王道士也在不久之后偷偷的拆除了堵在藏经洞入口的砖墙,直到有一天他终于答应了让斯坦因进入藏经洞,在随后的20多天,藏经洞成为了斯坦因收获惊喜的地方,一层一层的经卷堆在那里,密密麻麻杂乱无章,可是这些经卷重见天日的时刻,厄运也随之而来。斯坦因没有时间研讨这些经书和绢画的年代,他所关注的是能从这里拿走多少。令他奇怪的是王道士对这些无价之宝毫不可惜。斯坦因提出想从藏品中挑出一些丝画布画和文书,以备日后深入研究。王道士居然没有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于是斯坦因挑选了9000多卷子和500多幅佛像绢画,而这些几乎都是藏经洞里最珍贵的艺术品。
斯坦因走后,各国探险者闻风而至,莫高窟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劫掠,王道士出于什么原因被骗走了价值连城的宝物我们不得而知。想必王圆禄周围的富绅百姓均无人认识这批宝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没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致使到现在3万多卷价值连城的遗书和捐画流落在海外国家,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不过流落海外的画,只是揭开了敦煌石窟艺术神秘面纱的一角,这座拥有无数宝藏的艺术宝库,还在等待着真正发现他的人。
1941年这个人终于来了,他就是张大千。当他第一次走进莫高窟,没有想到敦煌莫高窟比想象的要精彩千百倍,中国画的很多历史谜团到了敦煌莫高窟迎刃而解。张大千惊喜地发现,数百年不见踪影的铁线描,行云流水描,折芦描,兰叶描,在莫高窟比比皆是。中国画的18描技法在莫高窟被运用的是出神入化,他认为莫高窟壁画一定有名家参与其中,也就是说早在欧洲文艺复兴1000多年前,敦煌画工把人和万物画的活灵活现了,而他们从没有做过什么素描技法的训练。
在莫高窟259窟中,释迦摩尼和多宝佛身披袈裟,他们的衣褶用刻刀刻出深浅不一的线条,看上去就好像刚从水中出来一样。曹仲达以此曹衣出水的技法出名,如今他的画早已绝迹,但传说中的曹衣出水居然在莫高窟见到了。作为中国顶级画家的张大千也自愧不如。他在莫高窟一呆就是三年,临摹了大小壁画267幅,耗费黄金5000两,几乎倾家荡产。
不过利用莫高窟这座宝藏,张大千创立了一个新的画派敦煌画派,点燃了近代中国艺术复兴的希望。如今被荒漠掩埋了千年之久的敦煌莫高窟已经苏醒。在一带一路的今天,莫高窟在国家的保护下,又让我们得以亲近先祖的智慧,感悟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