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全面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效益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形成了极具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蓝图。
突出改革创新 推动产业振兴
地处祁连山北麓的山丹县,处于国际公认的北纬38度最优农产品生产区间,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全县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9个、有机农产品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44个,“三品一标”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
释放政策效应 推动人才振兴
深入实施“山丹籍优秀人才回流”计划,更新完善山丹籍在外优秀人才库,新增在外优秀人才94名,累计建成县级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1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名师名家工作室11个、人才培养开发基地8个,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乡投资现代设施农业、特色文化旅游业、技能型劳务等产业……山丹县紧抓引才、聚才关键环节,厚植“人才沃土”,不断释放政策效应,激发人才振兴活力。
该县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深入实施“本土人才培育”“劳动力技能培训”“旅游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开发”等工程,持续推进“10万农民工技能大培训”工作,突出抓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400余人次,其中精准扶贫劳动力400余人次。开展“人才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选派268名医疗骨干、科技(工业)特派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天使服务团”“科技推广员”“专家服务团”三支人才队伍,深入村社、企业、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政策宣传、人才培训等服务。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生产一线服务或自主创业,推荐到企业服务高校毕业生321名,鼓励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937名,选拔“三支一扶”人员59名,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聘)112名。开辟引进人才住房保障、职称评聘、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绿色通道”,为1名引进人才发放生活补贴1.8万元,为29名县管拔尖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并发放工作补贴29.5万元。
筑牢思想根基 推动文化振兴
“庭前院后干净整洁,四季家中花开不断,厕所改了,道路好了,上下水通畅,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日前,在东乐镇城西村生态宜居聚居点看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聚居区内小学、幼儿园、养老院、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一幅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村民赵福珍说,现在院子村子大变了样,大家爱护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
近年来,山丹县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为核心,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院落绿化、垃圾清理、硬化公路及人行便道、安装太阳能路灯等方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激发村民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的内生动力,2019年以来,共评选表彰道德模范10人、五星文明户695户、五星文明标兵户281户、文明家庭20户、最美家庭51户、新时代“好少年”50名,推荐申报“甘肃好人”30人、上榜8人,形成了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院落干净整洁,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的同时,该县还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农家书屋131家,配置图书19.9万册,年均借阅10000人次以上。建成乡村舞台98个,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8个乡镇和6个社区均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乡镇建成文化馆和图书馆分馆,县内所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开展了第七届百姓春晚、民俗灯展、“文化进万家 非遗闹新春”文化暖心演出活动和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演等文化活动20场次。广泛开展“三下乡”“快乐老乡”“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活动,去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5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统筹“三项”建设 推动生态振兴
“自从新建了卫生厕所,刮风下雨再也不用为上厕所的事情发愁了,院子卫生也变得干净了许多。”解决了厕所问题,让位奇镇十里堡村村民李鹏心情十分愉悦。一件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情,却让老百姓更加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行绿色健康生产生活方式,该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整村推进示范村60个,新建行政村卫生公厕108座,新建卫生户厕9776座,常住户累计改厕率达到68.36%。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14乱”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创建清洁村庄75个,特色风貌改造980户,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紧盯从根本上解决相对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和农村“空心化”及“视觉贫困”等问题,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的要求和“一户一宅”标准,进行生态宜居村庄建设。全县计划新建生态宜居村庄6个,新建生态宜居房349套、公租房214套,今年已全部开工建设。新建乡镇污水处理站5座,调整划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2处。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3.7%。全力推进农村危旧空置房拆除和腾退复垦工作,按照空置房拆除3000元、腾退复垦1万元补助标准,拆除危旧空置房屋5055户,复垦复绿2504户,切实解决了“视觉贫困”问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强化重心下沉 推动组织振兴
优化调整组织设置,主动适应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需要;打造党建联合体,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采取“网格+产业”支部形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基层组织强起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该县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打造标准化样板党支部44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1个,成立产业党支部16个,设置功能型党小组58个,建成党群共富示范基地32个,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合作社,将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农民增收致富愿望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深入实施“能人进村班子”工程,调整撤换村党组织书记19名,精准选派第一书记59名,公开选聘行政村专职党组织书记16名、大学生村文书29名。对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任职资格联审,共清理不符合任职资格人员8名,82%的村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对1187名村干部后备档案信息库进行了调整优化,对38名新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台账。建立在家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流入城区党员城乡党组织结对集中、流出县外党员依托网络“微支部”集中的“三集中”活动机制,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引导2260余名党员干部和757名能人党员联系贫困群众2896户,帮办实事89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