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富集,产业特色鲜明,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张掖市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区五县,总人口130万人,其中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
2013年4月,张掖市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5个县区被纳入全省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范围,确定贫困村65个,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万户5.3万人,贫困发生率5.6%。经过几年努力,到2017年,张掖市甘州、高台、山丹、民乐、肃南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和27个贫困村在全省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剩余的3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2019年,剩余的3925户10553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至此,张掖市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65个贫困村、1.64万户5.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张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9489元增加到2019年的14944元,年均增长9.5%;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94元增加到9976元(比全省整体农民人均纯收入高347元),年均增长33%,增速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23.5个百分点。
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用电难、饮水难、用网难等问题得到普遍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9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31个有建园需求的贫困村全部建成规范幼儿园;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和贫困人口参保率均达到100%;乡镇客运站覆盖率100%,贫困村硬化路通村率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动力电到村率100%;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100%;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100%;农村危改任务全部完成。
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张掖拍摄创作的以脱贫攻坚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获第十六届中美电影节“中华文化传播力奖”、第六届全国节目交易会暨影视剧产业项目推介会“最受欢迎电视剧奖”;以全国扶贫状元、原民乐县委书记韩正卿为原型创作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民乐情》在全国公演,并获“白玉兰奖”“敦煌文艺奖”;“快乐老乡”大众文化品牌入选中宣部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并在全国推广,“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
巩固脱贫成果,筑牢“防贫关口”。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性举措,在65个贫困村落实高原夏菜、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小杂粮、花卉等特色产业面积10万亩,连续多年稳定在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发展培育“五小”产业1680个,建成扶贫车间68个,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出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全过程落实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创新防贫机制,实现了建档立卡户、边缘户“防贫保险”全覆盖。
率先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2018年10月,张掖市率先谋划实施以“两带四区四线”(张民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张肃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城市郊区、乡镇街区、旅游景区、各类园区,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旅游景区沿线、生态走廊沿线)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位列甘肃省第一。
张掖市以“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工作前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兴生态工业、全域生态旅游业”,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