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甘肃》由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特约播出
近日
一张民国时期的
印有“骆驼捐票执照”的票据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被发现据专家考证
这个“执照”虽然不是驾驶骆驼的执照
但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是官方颁发的驼户纳税凭证
拿骆驼捐票执照可外出通行
在阿干镇南部山上的琅峪村,村民魏师傅整理家庭档案资源时发现了一张发黄的票据,上面印有骆驼捐等文字,感觉这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他特意保留了下来。可以看到,这张骆驼捐票是雕版印刷的,大约15厘米宽,30厘米长。整个捐票分为四部分,分别是骆驼捐票存根、骆驼捐票赍核、骆驼捐票查验、骆驼捐票执照。每一部分的内容不一样,从票据上可以看出捐票是甘肃筹款总局发的,时间是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保存条件不好,这张骆驼捐票已经破损,但是大部分文字可以辨认出来。在骆驼捐票执照一栏中有“此项骆捐每年征收一次……既经收捐后公家担任保护”等文字。魏师傅说,他家祖辈就在这里居住,骆驼捐票是与祖传的地契放在一起。据兰州地方史专家邓明先生介绍,这实际上是捐税,起源于清代,盛行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彻底废止。清代甘肃是协饷省份,东南各富庶省份每年给甘肃财政协助银两,以支撑全省财政。中华民国成立后各省自治,协饷断绝,甘肃省署则卖清代官衙官产,设立筹款局,征收苛捐杂税,以维持财政运行。骆驼捐为其中之一,骆驼客纳捐后开具捐票,拿骆驼捐票执照外出则可畅行无阻。
骆驼捐票印证古道历史
“通过这张骆驼捐票,可见阿干当年是通途。”《档案》杂志原主编姜洪源先生说,捐票就是收据,其中一部分属于执照,拉骆驼的驼户要随身携带,以备官府人员查验。发现骆驼捐票的地方应该是长期运输经过的一个驿站,或者交通节点,过去研究阿干,可能还未涉及这些具体问题,所以这张老票据比较稀有,非常珍贵,它从另一个方面印证阿干镇的古道历史。
甘肃省博物馆《陇右文博》杂志编辑部主任王科社介绍,阿干镇山古时称为沃干岭,经过阿干镇的这条路是十六国及以前从凉州(武威)至狄道(临洮)的唯一通道。明清时经过阿干镇的古道依然在使用,是兰州南部一条重要的通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修建甘川公路兰州至渭源县会川段后,道路改为经西果园、七道梁的方向通行,此条路逐渐废弃。
据了解,琅峪村位于丝绸之路古道之上,古代兰州南部要道上的摩云关,就在这个村中的关山岭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