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追寻陇原红色记忆 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白德斌 时间/2021-01-21 10:29:5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今天,我们,甘肃日报记者启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采访,用手中的笔与镜头重新打开时间的闸门,沿着中国共产党在陇原留下的红色印记,以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脉络,翻阅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继承和弘扬建党百年的伟大历程。

新甘肃·甘肃日报

建党

百年

百年荣光,使命在肩。

今天,我们,甘肃日报记者启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采访,用手中的笔与镜头重新打开时间的闸门,沿着中国共产党在陇原留下的红色印记,以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脉络,翻阅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继承和弘扬建党百年的伟大历程。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

——甘肃日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建党百年主题采访侧记

这是甘肃日报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致敬与纪念,也是全体甘报人在新时代践行“四力”的又一次出发。

“做好建党百年宣传报道既是光荣的使命,也是沉甸甸的责任。”甘肃日报社主要负责同志在启动仪式上说。

背起行囊,再次出发,是为了重温伟大的党走过的烽火岁月,从历史的篇章中感悟初心和使命,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在冬日的阳光照耀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静静地诉说着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那一次重要的出发与到达。会师塔记载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儿女永远不会忘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讲解员段亚平说。

心怀向往,再次出发,是为了追寻中国共产党人在陇原大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讴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甘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全省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信仰在奋斗中淬火,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甘肃大地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上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孕育并形成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

站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部委)旧址前,南梁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朱栋感慨万千。“南梁精神指引着老区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行,成为追求幸福生活的不息力量。”他说。

执笔为梦,再次出发,是为了履行党的主流媒体的使命和责任,把初心使命书写在党的新闻宣传第一线,定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不断书写百年大党的光荣与梦想。

在奋进中发展,在变革中新生。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年的奋斗,兰州新区已经由原来的盐碱荒滩和不毛之地,发展成为一座创新产业聚集的现代新城,兰州新区快速发展的动因是什么?“那就是始终有党的引领,始终有最坚实的政治保证。”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党工委办公室主任罗耀宗说。

岁月不老,初心不变。今天,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用新闻采访的方式回望百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同样也是为了开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未来,让我们共同携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与党同行,共赴梦想。

会师圣地 红色热土展新姿

“在我们正前方就是著名的三军会师纪念塔,建于1986年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会师塔记载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1月19日上午,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百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会宁分会场,随着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讲解员段亚平的介绍,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80多年来,由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不断发扬光大。在会宁长征胜利纪念馆,600多件革命文物讲述着一段段生动感人的故事,一个军号、一张党员登记表、一枚会宁县苏维埃政府印章……每一件文物都记录着红军长征的艰辛不易,折射出红军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和意志。

回顾百年党史,践行长征精神。“会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决与贫困作斗争,开始了新的长征路。”段亚平介绍说。现如今,曾经苦甲天下的会宁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田园果蔬香,牛羊满山坡,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座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人民群众就医就学不再难,生产生活有保障。

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在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在会宁大墩梁战斗遗址……红色记忆代代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足迹和用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为58万会宁儿女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会宁提供着不竭动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斌强 李峰 齐兴福 陈泳 盛学卿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新甘肃·客户端记者 袁志伟)

南梁 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南梁精神

1月19日上午10时许,在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天空湛蓝,阳光明媚,高耸的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洁白的人物群雕栩栩如生。“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百年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直播连线采访正在这里进行。

“1934年11月1日至6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到会的100多名代表经过几昼夜的研究分析,认真讨论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等重大问题,并通过无记名方式选举产生了苏维埃政府的领导成员。”在直播连线采访中,南梁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朱栋充满激情地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

朱栋说,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颁布实施了著名的“十大政策”,解决了农民最迫切的土地要求,巩固了边区政权的物质基础,开辟了南梁政权建设的新局面。此后,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逐渐连成一体,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血与火的铸造中,形成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

直播连线采访结束后,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采访组在南梁纪念馆采访,亲身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南梁红色政权亲如一家的干群关系等红色印记;前往悦乐镇鸭洼村采访烈士李凤明的后代,聆听革命烈士的英勇故事,体悟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家风……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采访小组将继续深入南梁其他革命遗址采访,深情聆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国华 李近远 顾丽娟 安志鹏 新甘肃·兰州晨报记者 熊园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昱钧 陇东报记者俄少飞 庆阳广播电视台记者 韩龙)

古浪八步沙 当代愚公书写绿色传奇

“在我身后的沙漠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21日亲自拿起开沟犁,同林场职工一起开沟压沙,极大地激励了全省干部群众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1月19日上午,记者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内连线采访,被冰雪覆盖的沙漠之上梭梭、柠条、沙枣等植物在寒风中挺立着腰杆,无声诉说着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新媒体集团“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小组走进八步沙林场,记录见证八步沙林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绿色成就。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古浪县北部一大风沙口。40年前,第一代治沙人——八步沙六老汉为了守护家园,用“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老办法开启了治沙之路。40年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矢志不渝,持续奋斗,让沙漠变为绿洲。

“目前,林场造林面积25.3万亩,养护林面积达41.2万亩,在建党100周年来临的日子,我很激动,因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活动现场,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代表、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在视频连线中讲述了八步沙的动人故事。

“第一代治沙人中有4名共产党员,在最艰难的时候,正是有了党的领导,才一路走了过来。”郭万刚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管护好林子,治更多的沙,种更多的树,让陇原大地更加美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东 叶海 张铁梁 施秀萍 伏润之 杨唯伟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潼)

元古堆村

“脱贫不忘总书记致富感谢共产党”

元古堆村党员风采展示墙。孟捷

“脱贫不忘总书记,致富感谢共产党!”

元古堆村副主任郭连兵说,这是今天的元古堆村村民们最想说的心里话。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元古堆村看望乡亲们,和大家一起过小年,勉励干部群众: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元古堆村的孩子们在干净整齐的房屋前奔跑玩耍。

孟捷 摄

8年来,元古堆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以前,我们村的基础设施相当差,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吃水、用电、出行都很困难。”郭连兵说,总书记来的时候,村里还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如今,一条条真正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我们的雨鞋都‘下岗’了”,郭连兵说,路通了,发展乡村旅游、种植养殖等产业就有了条件。

“旅游最火的时候,村里一天来了23辆大巴车,发生了交通堵塞。”村史馆讲解员管娇娇说。

“以前村里人都不敢让妇女出去打工”,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建新说,外面世界好,怕出去了以后不回来了;现在村里有许多妇女在外面打工,有的一个月能挣6000多元。以前村民闲了蹲在墙根东家长、西家短拉是非,现在见了面都说今年在哪打工、挣了多少,明年带我去,或者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谁家孩子找到好工作上班了。以前平时能吃饱,过年杀年猪才能吃好的;现在想吃好的啥时都能行,过节就跟过日子一样……

“自从习爷爷来过村子后,村里的变化可大了,尤其是学校”,五年级学生罗睿说,学校有计算机教室,每天都可以上电脑课,“我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争取成为一名工程院院士”。

1月19日的元古堆村,天空碧蓝透明,温暖的阳光洒满文化广场,有群众在打篮球,有妇女在跳广场舞,孩子们在健身器材边追逐嬉戏……

“吃水不忘挖井人。”董建新说,村民打心底里感谢共产党,“去年有6位村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全村共有67名党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周尚业 吕宝林 崔银辉 崔亚明 孟捷 新甘肃·兰州晨报记者 武永明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永刚)

兰州石化

“新中国石油化工的摇篮”

“兰州石化的奋斗史,是一幅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1月19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全媒体采访组走进兰州石化公司,在该公司的石油精神教育基地中,讲解员赵鹏向记者娓娓道来。

全媒体采访小组走进兰州石化公司采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从1952年筹建开始,兰州石化就把为国创造、为国分忧、为国奉献当作一种责任、一项使命来对待,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1958年炼“争气油”向新中国成立9周年献礼,1960年出“第一胶”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通用型橡胶的历史,实现由“粮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重大转变,累计创出近百项国内第一,向国家上缴税费1300多亿元,“共和国长子”实至名归,“新中国石油化工的摇篮”的美誉当之无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党委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企业永葆初心、接续奋斗的‘根’与‘魂’。”兰州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汝新介绍, 2020年,面对疫情影响和油价波动,公司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员工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提质增效攻坚战和效益实现保卫战,深入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全年加工原油911.3万吨,生产乙烯69.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51亿元、税费135亿元,全面完成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左玉丽 沈丽莉 洪文泉 郁婕 刘晓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

读者出版集团

不断做大品牌价值

40年前,兰州黄河岸边诞生了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读者》杂志。40年来,这本杂志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1月19日上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全媒体采访小组走进读者,把读者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这本家喻户晓的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发展起来的。它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时代的脉搏。

《读者》历经40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期刊发展的成功之路。截至2019年5月,《读者》杂志已累计发行超过20亿册,读者的品牌价值2020年已经达到了353.69亿元。读者出版集团是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业务涵盖出版发行、印刷物流、文化旅游、文化创意、阅读服务、金融地产等多元产业。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读者出版集团考察调研。“当面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谆谆教导,这是对读者出版人的莫大鼓舞和鞭策。”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刘永升说,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我们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一年多来,读者出版集团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做强出版主业,助力书香社会建设,做大多元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活力,《读者》杂志发行量逆势上扬,“读者”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静 严存义 吕亚龙 李欣瑶 杜雪琴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叶满山 赵梓伊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兰州新区

盐碱滩上崛起现代新城

兰州新区优质的花卉销往西北各省区市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迎着朝阳,兰州新区跃动着蓬勃生机。建设工地机械轰鸣,现代农业园区果鲜蔬翠,市政服务有条不紊,化工基地生产如火如荼……新区人正全力以赴加快建设步伐,以昂扬向上的实干精神迎接建党100周年。

1月19日上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采访组深入兰州新区集中采访,近距离感受兰州新区在党的领导下,以过硬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党工委办公室主任罗耀宗介绍:“近年来兰州新区迈上发展‘快车道’、跑出‘甘肃加速度’,最根本的就是兰州新区党工委按照中央省委的正确决策,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以过硬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先行先试‘试验口’功能,坚持不懈抓牢党建强引领、力促改革释动能、引育产业提质效、经营城市塑形象、优化平台扩开放、治理生态增绿色,构建了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发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近万亩现代农业园区,一座座日光温室鳞次栉比,里面蔬菜滴翠、花卉艳丽。“这里原是一片盐碱砂砾地。党建引领企业创新发展,这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兰州新区农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公司副总经理王天乐说。

采访小组实地采访兰州新区多个大型企业及基层党组织,与身处发展一线的优秀党员干部、先锋模范深入交谈,讲述兰州新区在党的领导下,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的奋斗故事。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